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
TUhjnbcbe - 2023/4/2 17:11:00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m.39.net/news/a_5972929.html?ivk_sa=1024320u

文/麦大人

在盛唐三大诗人里,有人说李白是天上的仙,眼里闪烁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光华;

王维是世外的佛,一心修炼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淡然;

而杜甫是人间的士,毕生追求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与抱负。

李白一生都寻仙访道,云游四海八山,神龙见首不见尾;王维下半生一心向佛,舍弃了功名,忘掉了尘世。

只有杜甫最接地气,既能享受黎民百姓的平凡日子,也可心怀匡扶天下的鲲鹏之志。

他感念苍生万物,一生潦倒困顿,受尽人间冷暖,最终臻于化境,成就了古典诗词里的圣人尊荣。

01

说起这位“诗圣”杜甫,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都是那个从小穷困潦倒,长大后饱经沧桑的苦逼模样。

其实,真实的他你未必知道,今天麦叔要还原一位大唐高富帅诗人杜甫给你。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人非常看重出身,如果你来自名门望族,人家都会多看你几眼。

杜甫就是这样的人,祖籍来自显赫“京兆杜氏”,最早可以追溯至汉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杜周,西晋灭掉东吴的著名*治家杜预,以及唐初的名相杜如晦等等。

到了祖父这辈,也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诗人——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

话说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也确实是个人才,全唐诗里有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足以在诗词江湖占有一席之地。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一般有才能的人都有个臭毛病,就是恃才傲物,这个老杜把吹牛逼的功夫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曾口出狂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翻译过来就是,论文章,屈原、宋玉只配给我打下手;论书法,王羲之也得向我俯首称臣。

在朋友面前也是口无遮拦,有一次对着旁人大喊:“苏味道必死。”

众人莫名其妙,后来杜审言才解释说,他(苏味道)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

这位苏味道不是别人,正是年后北宋第一才子苏轼的爷爷的爷爷……

狂妄到这个地步,去千年后的我们也惊诧不已。从来有“祸从口出”,所以后来老杜得罪了不少人,被下放到江西吉安去了。

有了这样一个傲娇的爷爷,后来的杜甫也是有样学样:“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

我爷爷的诗前无古人,写诗是我们杜家的事,跟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知道诗仙李白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

02

啰嗦了一节来介绍杜甫的家世,主要就是想证明他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豪门公子。

在唐玄宗元年,也就是年,河南巩县杜家大院长房媳妇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老爹杜闲为他取名杜甫。母亲崔氏,来自赫赫有名的豪门巨族,不过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

生长在这样一个优渥的家庭里,杜甫的童年过得非常滋润充实。

一方面他继承了爷爷的文学基因,七岁就写了一首《咏凤凰》,堪比骆宾王那首《咏鹅诗》,老爹看到后笑得合不拢嘴,杜家后继有人啦!

另一方面杜甫是方圆十里的小顽童,到了十四五岁还整天干些上房揭瓦、爬树摘果的事情。

晚年他曾写了一首《百忧集行》来回忆年少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到了19岁这年,小杜同学给老爹说,如今儿已长大成人,我想在成家立业之前,到外面去闯荡一下,看看大唐的万里河山,开明的父亲爽快地答应了。

他先从山东临沂开始,南下漫游吴越之地,途径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古城,饱览了江南的秀美风光,历时数年。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晃五年过去了。杜甫中途搁置了出游计划,回乡参加科举考试,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一不小心落榜了。

天天游山玩水,结果可不是这样吗?

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只是个意外,继续自己的齐鲁燕赵之游。

登上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杜甫的心情格外舒畅,看着远处云气蒸腾,心中自是豪情万丈,于是有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的杜甫坚信,自己的未来就在不远处,到那时就可以实现辅佐明君、服务百姓的夙愿。

这既是杜甫的想法,也是当时每个读书人的梦想,把治士做官当成了毕生的追求,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是一条凶险的不归路。

03

年,李白在京过了三年的翰林院逍遥生活后,因得罪宫中权贵而被玄宗赐金放还,天生放浪形骸的诗仙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句。

曾经,他也是那样的孜孜以求,通过各种关系终于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然而李白终究不是一般俗人,不愿意像金丝雀一样被人豢养,毫无自由可言。

在长安的三年官场生活,他算是彻底看清了官场的虚伪和黑暗,此刻也为自己重获自由而欣喜不已。

带着这样的心情,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正好与漫游回家的杜甫相遇了。这一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两人整整差了一个时代。

此时的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一介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自己的偶像,作为小迷弟的杜甫是怎样的心情?

答案就跟今天的粉丝,见到偶像毫无二致。

一千多年后的诗人闻一多,曾这样描述他们这一次相逢:

“在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他们就像是太阳与月亮之间的相会。”

杜甫早就熟读过很多李白的名诗,此时见到真人,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完全被偶像的精神气质所吸引,此后终生都难以忘怀。

而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前一亮,这个人跟往常那些慕名而来的草包大不相同,只略微交谈了几句话,他就判断出对方深厚的文学功底。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只有投缘的人才会放下身段,于是两人坐下来痛饮数杯,接着便骑着骏马到东南方向的陈留打猎去了。

半路上遇到另一位诗人高适,此人比李白小三岁,就是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家伙。

当时的那个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一行人没走多远就挽弓抽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则是高适。

大家把收获的猎物在炭火上烤着,发出滋滋的香味,有了野味配上美酒,几杯下肚,个个诗兴大发。

多年之后,杜甫已垂垂老矣,回忆起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时光,泪水不禁打湿了眼眶,感慨之间写下了这首《昔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04

此次聚会结束后,他们三人又约了在泉城济南游玩。第二年,在山东兖州再次相聚,这回只有李杜二人。

他们携手豪游了齐鲁大地,走遍了孔孟之乡的山水城林,两人基情也日渐深厚,白天同游,晚上同寝,杜甫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诗句。

作为大唐最有才华的两位诗人,高兴之余,也会互相戏谑玩笑,李白的《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兄弟啊,你看你又变瘦了,作诗也不要这么拼命啊!

来而不往非礼也,杜甫小弟也不甘示弱,马上回了一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调侃李白,你要像道家葛洪那样修道寻仙,不要在虚度光阴,人前称雄了。

实际上杜诗都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自然痛快潇洒,但一生抱负,雄心万丈恐也将付之东流。

既有感慨,也有惋惜,不仅为李白而发,也是说给自己听。

时光匆匆如流水,终于到了二人分别的时刻,喝过离别酒,他们竟是那样的不舍,拥抱再拥抱,嘱咐再嘱咐。

照例此处需要来首诗,李白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在这离别的时刻,咱两啥也不说了,一醉方休吧!

这一年多的相处,盛唐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满怀期待有重逢的哪一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别就是永远。

正所谓我们曾以为来日方长,一不小心就相见无望。

05

自从与李白分开后,杜甫自感马上就35岁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活也玩够了,于是寻思到京城去求取功名。

老爹也在前几年去世了,家里再没有了靠山,他一下子失去了啃老的资格,只能出去混社会了。

年,第一次来到长安,既惊诧于帝都的繁华,同时更令他兴奋的,这里汇聚了天下各式名流,饮酒赋诗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里,杜甫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其中几句是: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经过唐玄宗三十年的励精图治,此时的大唐*治清明,文化恢宏,商业繁荣,百姓殷实,万国来朝,整个帝国呈现出一派雄壮浑厚的大国风范。

只可惜,这一切就要成为过去时,志得意满的唐明皇开始奢靡享乐,庙堂社稷被奸相李林甫一手把持。

这一年,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想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千秋万代,于是下诏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到京师来应征,这估计是“达人秀”的雏形。

原本是件大好事,只不过玄宗一心扑在贵妃身上,具体事务交由李林甫操办。

这位巨恶为了防范他人威胁到自己地位,竟然无耻地对皇帝说:“贺喜吾皇,明君治下,野无遗贤。”

意思就是,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能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再没有一个人才了。

结果,这次考生一个都没录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事实上,我们的杜同学就在这里面,他气的快要吐血了。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离开,杜甫心有不甘,更没法向妻子交代。

他始终相信,以自己的才学,成功是早晚的事,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

古代人除了考科举之外,还有举孝廉的传统,也就是推荐制,像李白、王维都曾经历过,于是杜甫也依葫芦画瓢,他想到了尚书左丞韦济,说起来两家还是世交。

前后写了两首诗,把自己猛夸一顿,作赋可与杨雄匹敌,吟诗可与曹植相当,他希望对方能提携一二。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其中有几句是: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满以为势在必得,光明的前途在向他招手,可是几年过去了,什么消息都没有,韦济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也仅限于此。

见识了官场的黑暗后,杜甫真正领略了什么是人情冷暖,这时他不由得感叹一声,求人不如求己。

06

偶尔杜大叔也会闹点小情绪,甚至怀疑其自己的一身学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但人到中年万般无奈,上有老下有小,抱怨归抱怨,生活还得继续。

于是,他又厚着脸皮给当朝宰相之子,驸马爷张垍写了一封信,这次他学乖了,把对方捧上了天: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

事实证明,拍马屁真的有效果,杜甫也得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河西尉,相当于今天河西县城管大队长。

我勒个去,老子家好歹也是世代为官,你竟然让我去干这个?

打死也不干,杜甫一再坚持换工作,张垍给他调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的职位,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个兵器库的保管员而已。

尽管也不是很满意,先将就着干下去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叔刚把老婆孩子接过来,还没过两天安稳日子,大唐的劫数来了。

天下风云突变,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好不容易求来的官职也丢了,玄宗都跑去四川了,大家还是逃难要紧吧。从此,大叔一家开始了颠肺流离的逃亡生活,

杜甫也掀开了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页,人生最后15年时间作了多首诗歌,他80%的诗都是在这段时间写就的,可谓超过了99%的人。

先把一家人安顿后,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为肃宗,杜甫告别妻儿,一个人踏上了寻找组织的旅程。

不想在半路上被叛*逮个正着,他被押解到长安,与杜甫一起被抓的,还有大诗人王维,看得很严。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杜甫趁乱逃了出来,这或许是他唯一一次感到自己官小的好处。

07

逃亡路上,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饥民,他们一个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杜甫不停用衣襟拭去脸上的泪痕,这就是《春望》的背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千里迢迢赶到肃宗所在的凤翔,君臣一见面,杜甫一身狼狈不堪的模样,肃宗看了也不觉大为感动,为了拉拢人才,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这个职位虽不大,但好处可以经常在皇帝身边走动,今后升迁的可能性很大。这本是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无奈杜甫实在太背,“房琯事件”的出现,让他的*治抱负彻底落空。

一方面,极不靠谱的宰相房琯向肃宗主动请缨,结果被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皇帝大怒。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房琯的琴师被人弹劾收受贿赂,肃宗这才免去房琯的职务。

面对好友被贬,心直口快的杜甫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上书为房琯脱罪。

好小子,这下正好撞到枪口上,要不是新宰相张镐为他求情,估计脑袋早就搬家了。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可迂腐的杜甫不依不饶,又上书讥讽皇帝的行为,实在忍无可忍的肃宗开始疏远了他,这也意味着今后的*治生涯泡汤了。

这起事件,表面上看是杜甫站错了队,其实凸显了他*治才能的浅薄。

贬去华州担任司功参*后,结果又遇上关中大旱,税收交不上去,工资就别想了,干了三个月的杜甫裸辞而去。

没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带着一家老小沿路乞讨,所见所闻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饥民,新娘送别即将出征的丈夫,家中留下无儿无女的老妪,一幅幅悲凉的画卷,刺激着诗人敏感的神经。

呜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悲愤的心情化作了“三吏”、“三别”等无数现实主义的史诗,记下了帝国最惨痛的一幕。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杜甫想起了故乡的兄弟,已经好几年没有音讯了,你们是不是都平安无事啊?

血浓于水的亲情,虽关山不能阻隔,《月夜忆舍弟》里的这句“月是故乡明”,从此成了那些天各一方游子心中的寄托。

08

自从战争爆发后,杜甫一直愁眉不展,几年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此刻终于认识到,他的失意并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唐帝国*治败坏的结果。由于在位者的荒淫无度,致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国家变得支离破碎,百姓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一家人漂泊到了秦州,途中遇到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在空谷里,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的经历,引发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随即写下这首写实名作《佳人》,读来自有一种悲怆之感。

如今的帝国辉煌难再,无可挽回地走向下坡路,空有一腔热血又能如何,就连家人都照顾不好,小儿子也在前一年饿死了。

这一刻,杜甫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乾坤一腐儒”的无奈,他也渐渐生出了归隐之心。

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到达了远离转乱的蜀地成都,他遇见了小自己十多岁的世交严武,他在这里担任封疆大吏。

严武虽然脾气暴烈,但对杜甫却是极其尊敬,不仅送了很多仆从和酒肉,还在浣花溪畔给杜甫盖了几间草屋,就是后来的“杜甫草堂”。

他举荐朋友去做官,心灰意冷的杜甫婉言谢绝,但经不住严武的再三邀请,他还是入了幕府做起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杜工部的由来。

生活安定后,杜甫的心情分外舒畅,看到的景物也变得鲜丽明快起来。

两个*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家里不仅能看到*鹂飞上枝头,白鹭直冲云霄,还能领略西岭雪山的美景,东去吴越的航船,一副美好家园的画卷徐徐展开。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当时正好初夏时节,在树木幽深的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恬静幽雅。杜甫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生活里的元素,记下了这首带有童趣的《江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自从定居在成都后,杜甫开始了农家人的田园生活,亲自种菜种花,养鸡养鸭,经常与附近的老翁交流,故有这首《春夜喜雨》的佳作。

09

平定叛乱的消息传来,杜甫欣喜若狂。

想起这么多年漂泊在外,有家回不得,情感的洪流如翻江倒海,一下子倾注在笔端,奋笔疾书这首《闻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使不再年轻,也照样可以放歌、纵酒,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仿佛一下子回答了三十年前的青葱岁月。

但好景不长,在成都过了几年安稳日子,随着好友严武的英年早逝,一家人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

53岁的杜甫老病缠身,已是风烛残年之躯,只能收拾行囊再度漂泊,带着家人顺江而下。

年少的游子漂泊在外,是为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老之将至,还依然漂泊不定,想想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孤独惆怅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就是《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人生何其渺小,每个人飘荡在天地间,不过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助,到头来谁不是如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杜甫的一生不就是《诗经》里这句话的浓缩吗?

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家人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幸好得到当地都督的照顾,杜甫在这里租了几十亩果园,即便生活再难,一家人聚在一起就是幸福。

到了一年一度重阳节,两鬓斑白的他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

放眼望去,远处皆是一片空旷寂寥的秋景,诗人联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失意的愤懑之情愈加浓烈,他当即创作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的文人墨客,历来有悲秋的文化传统,杜甫更是把秋风萧瑟的悲凉之感发挥到了极致,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整首诗很有代入感,可谓字字泣血,句句肺腑啊!

在这首诗里,“常作客”应是有人陪伴的,“独登台”却是那般孤独,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让悲秋之情,愁苦之绪加深千万重。

10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大唐内乱已定,这个漂泊了大半生的游子,带着强烈的思乡之情,终于踏上了回老家的征途。

一生碌碌无为也罢,落叶始终要归根的。

于是,56岁的杜甫带着虚弱的病体,沿途已无心留意长江三峡的美景,顺江而下到了洞庭湖畔的岳阳。

按照惯例,每到一个名胜之地,诗人都会忍不住感怀一番,这次也不例外。

老头杵着拐杖,十分艰难地爬上了天下“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想起自己一生登临无数名山大川,踏过几多江河湖海,如今站在巍峨耸立的楼上,怎能不感慨万千。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老头儿在晚年佳作频出,尤其是这首《登岳阳楼》意境开阔雄浑,被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在获得一些资助后,他又继续赶路,走到途中却遭遇了江水暴涨,杜甫的一叶孤舟被困在芦苇荡丛。

五天没有吃到一口东西,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被当地的县令救起。

县令赠送了一大堆美酒佳肴,饿晕了的杜甫狂吃海喝后溘然而逝,我们的一代诗圣也走完了艰难而又璀璨的一生。

杜甫生前是寂寥的,一生籍籍无名,但却在死后获得了极大的荣光,就像陈年老酒,历久弥新。

在他去世43年后,孙子杜嗣业风风光光地把爷爷重新安葬在老家,并邀请了当时的大诗人元稹撰写墓志铭。

在下笔之前,元稹做了一番功夫,于是仔细查阅了杜甫诗集,差一点没把他吓到:这是个大神啊,其诗歌造诣不比诗仙李白逊色!

带着这样的崇拜之情,元稹大笔写下了:“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自元稹之后,后世的杜粉追随者如*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北宋苏东坡评价说:“古今诗人众矣,而以杜子美为首。”

苏轼的得意弟子*庭坚,更是超级杜粉,后来创立江西诗派,尊杜甫为祖师爷。

一千多年后的鲁迅也感慨道: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近代后,杜甫大名流传欧美,美国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斯罗斯认为:

“杜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非史诗非戏剧性诗人,在某些方面比莎士比亚或荷马更优秀,至少他更自然更亲切。”

的确,作为中国古典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杜甫的万丈光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从唐代的元稹、刘禹锡、韩愈、李商隐,到宋代的王安石、苏轼、*庭坚、陆游、辛弃疾,再到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陈子龙、清代的钱谦益等等,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受他影响的。

有些人一辈子倏忽而过,在时间的长河里,如同水花毫不起眼。有些人却像砂砾里的金子,千秋万代之后,仍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别急,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