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的生物碱、苷类和肽类等化合物
不少会产生苦味,而且部分物质有*
苦味起到了警示哺乳动物的作用
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许多苦味食品营养丰富
有助造血、抗癌、防衰
如果长期不“吃苦”
人体体液可能会不平衡,乃至免疫力下降
因此我国自古就有
“增寿觅苦味”的说法
讲究“慎和五味,五脏安和”
因此苦味一直是中华传统饮食的一部分
吃苦,是关乎健康的智慧
苦荞麦
苦荞麦是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
午夜开花,所以又称“子夜花”
苦荞麦的近亲荞麦
在中国很早就作为补充或救荒用的食粮
但苦荞麦的记载较少
源于它多生长在高寒山区,喜凉爽、耐瘠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荞麦的起源地之一
这里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苦荞麦主产区
被誉为“苦荞麦之乡”
不过随着苦荞麦逐渐受人接受
*土高原地区也已广泛种植
苦荞麦
类似小麦、荞麦,苦荞麦的籽粒可以食用
历史上长期是彝族人民的主食
苦荞麦的营养所有谷物中首屈一指
彝族人身体健壮、肌肤红润
苦荞麦功不可没
苦荞麦饭
苦荞麦虽然生在南方
但顽强地向北方传播
从唐代到元代,产量一直在增加
哪怕没有风调雨顺、肥沃土壤
苦荞麦依然能够顽强生长
将环境和岁月的苦涩
转化为生的力量
苦荞麦茶
丰富的营养价值
如今更令苦荞麦作为健康食品
风靡世界各地
譬如风行苦荞麦食品的日本
有数万家苦荞面馆
日本官方也把苦荞食品列为保健食品
苦瓜
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
原产于印度东部
17世纪传入欧洲
由于茎、叶、花、果都长得奇特
当时在欧洲多栽作观赏性植物
而从明代初期传入我国至今
苦瓜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味
被中国人开发得淋漓尽致
金钱苦瓜、苦瓜牛肉、虾胶酿苦瓜、苦瓜焖*鱼
腌制苦瓜、凉拌苦瓜、苦瓜粥等等
以苦瓜为主料的传统菜肴不胜枚举
在广东,苦瓜还是凉茶的原料之一
让人觉得这仿佛是原产于中国的果蔬
而且苦瓜含有高能清脂素
由此衍生出许多健康食品
酿苦瓜
苦瓜疙疙瘩瘩,外表丑陋,却碧翠透明
味道虽苦,但不会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被美食家誉为“君子菜”
尤其在食欲不振的高温盛夏
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味蕾和脾胃
苦瓜清热降火、补肝益气
有“夏天食苦,胜过进补”的说法
难怪陈奕迅的《苦瓜》唱道: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
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
苦瓜炒蛋
苦苣菜
苦苣菜,菊科草本植物
古时名为“荼”的苦菜也多指苦苣菜
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常生长在草丛、荒地里
是常见的食用野菜
苦苣菜在我国很早就有人食用
《唐风·采苓》写道: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古时候田野间好吃的菜比较值钱
草根阶层往往不得享用
味道苦涩、粗纤维的苦苣菜
是更为大众化的平民蔬菜
鲜嫩的苦苣菜
长大的苦苣菜叶子边缘呈锯齿状,坚硬多刺
因而只有幼嫩时期菜适合食用
古时候每当春天苦苣菜发芽
农户一家老小就会集体外出挖菜
除了食用,苦苣菜还有丰富的文化意涵
《诗经·邶风·谷风》有一段情诗写的是: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这是一堆穷苦夫妇的新婚誓言
意思要和对方在一起同甘共苦
哪怕吃着苦苣菜,很苦
也像吃荠菜一样甜
苦苣菜开出的*花
苦丁茶
苦丁茶是指某些灌木的叶
全国各地有十几种苦丁茶
如木樨科、冬青科、金丝桃科、紫草科等
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苦丁茶
外形高大,为常绿乔木
与一般从山茶科植物采摘的鲜叶不太一样
苦丁冬青
苦丁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朝陆羽的《茶经》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卢”
《本草纲目》也记载道:
“皋卢,叶状如茗,今广人用之,名曰苦登”
“瓜卢”或“皋卢”茶即今天的苦丁茶
最早受令男人广泛接受
晋代以前就已出现在华南地区
广西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是其发源地
唐朝前后,苦丁茶传到北方
通常是大碗大碗地喝
主要原因是古时候饮品匮乏
而苦丁茶价廉、量多
风靡大江南北
被压制成条状的苦丁茶
与许多苦味植物一样
苦丁茶性凉,清热解*
也能很好地调节代谢
苦味食品,其实多达上百种
它们不如香、辣、甜味的食物受青睐
但在大鱼大肉的油腻之余
苦蔬果的清苦之香非常宜人
古代先民也许是出于物资匮乏而“吃苦”
但既然苦味食品现今依然成风
也许是为了健康
也许只是为了那股独特的苦味
中国人的“吃苦”,确实有大智慧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年01月,舌尖上的苦旅,李文波
《博物》年02约,苦菜:坏草众人吃,王辰
话题
你爱“吃苦”吗?吃哪种苦菜?
-END-
以上图片来自图虫
编辑/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