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1日,由洛阳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沿*九省区23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金相玉式——沿*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正式开展。
展览汇集“沿*九省区”近件金玉特种工艺文物精品,分为“金玉辉映”“包金裹银”“镂金错彩”“浮光跃金”“酌金馔玉”五个部分,希望通过此次“金”“玉”工艺主题的展览来展示*河儿女的创新活力和卓然智慧,让观众在品鉴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时,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厚积与自信。
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长期是中国古代*治经济中心,更是特种工艺的集聚地,尤其是东周青铜工艺蓬勃发展之际,鎏金、错金银、镶嵌工艺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出土数量较为集中,可以说代表了这一时期青铜铸造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此次展览洛阳博物馆从战国至宋代大跨度选取展品共计19件(套),不仅涵盖战国的错金银、镶嵌、鎏金、更有宋代的“累丝工艺”代表参展。
那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洛博的展品吧!
战国·错金银带流铜鼎
洛阳博物馆珍宝馆展品之一,年洛阳西郊小屯村战国墓出土,通高16.5厘米;带盖,身盖合成扁圆球形,盖作拱顶,上有铺首鼻纽。口沿下有短管流,两侧为附耳,三蹄足。全身饰错金银四瓣花纹、三角云纹。整个鼎布局匀称和谐,纹样图案对称、工整。四瓣花纹非常罕见,铺首纽也很少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战国·双龙首贴金银带钩
洛阳市涧西区铜加工厂战国墓出土,长19.5厘米,银质钩体呈弧板形,钩头为二龙首,龙口中各含一蛇,蛇头回首呈钩状,二龙四角向后自然延伸,在弧板形钩体正面形成四条凸棱,凸棱两端及凸棱之间均包贴有金片,凸棱尾部各有一个兽首伸出构体。带钩整体造型精巧奇特,不惜用料,是战国金银质饰品中少有的重器。
东汉·鎏金铜洗
年洛阳偃师冠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高3.3厘米,铜洗口沿錾锯齿纹,内壁錾变形夔纹,纹饰鎏金,工艺娴熟。洗,古代盥洗用的器皿。《仪礼注疏》引汉初叔孙通所作《汉礼器制度》曰:“洗之所用,士用铁,大夫用铜,诸侯用白银,天子用*金也”。毫无疑问,鎏金铜洗的主人必定是东汉时期的贵族。
唐代·鱼纹鎏金银盏
年洛阳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齐国太夫人墓出土,口径长13.8厘米,器物整体呈椭圆形,口沿一周刻破式团花纹路,并有四处凹陷,将其分成四瓣,内壁素面鎏金,有四条凸起的棱,与口沿凹陷大体成一直线。底部装饰双鱼戏一宝珠图案,双鱼捶揲而成,呈高浮雕效果,刻画细腻,鱼眼、鱼唇、鱼鳍、鱼鳞清晰可辨,鱼尾自然卷曲,似水中游动活鱼一般。
宋代·金累丝头饰
年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出土,长6.4厘米。金累丝头饰由金丝编制而成,呈四瓣云朵状,周边装饰联珠,内作菊瓣纹、卷草花纹;器物上部镶嵌圆形带孔水晶石,中部嵌有水滴形绿松石,两侧各嵌带孔涂有绿色蚌珠一颗,下部嵌一圆形蚌珠(缺失);嵌珠外侧及器物周边均装饰联珠纹。饰物造型构思巧妙,纹饰精巧,取材以花朵、卷草、动物,富有生活情趣,均采用“累丝工艺”,充分利用金银的延展性,将金银抽拉成丝,编制图纹,焊接于器物之上,展示出华丽的纹饰效果。
供稿:霍宁波
审核:*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