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从唐朝时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说,江南一带风景优美、繁华富庶,能够与天堂相媲美。苏州和杭州,被视为江南的代表,成为无数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而苏州的美食更是一绝。
第十名:苏州粽子,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为纪念爱国名士屈原而形成端午习俗。然而与之不同的是,苏州百姓的端午习俗,却不是因为屈原,而是另一个对苏州有着重大贡献的人——伍子胥。
苏州粽子是江苏苏州传统的地方名点,端午节食俗。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第九名:苏式糖果
苏式糖果事产自江苏省苏州市的著名传统小吃。苏式糖果的创始人是清代采芝斋糖果店的金荫芝,已有多年历史。它是采用植物果料、花料等原料,与麦芽糖、白砂糖精制而成。
相传光绪年间,慈禧得病,苏州名医曹沧州应召进宫为慈禧治病,临行时带了采芝斋的粽子糖作为贡品。慈禧吃了苏州的粽子糖,觉得味甜、鲜洁、爽口,便列为“贡糖”。名医曹沧州也从慈禧爱吃“粽子糖”得到启发,建议采芝斋在制作时放些薄荷、甘草、川贝、松子等能食用的药材和果汁,这样苏式糖果便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既能满足人们的食欲,又能使一些看不起病的人得到一定治疗。采芝斋接受他的建议,制作出了能润肺清痰的薄荷粽子糖,能帮助活血的玫瑰粽子糖,含有脂肪、蛋白质的松子粽子糖。当人们得知甜美可口、色泽鲜艳的粽子糖还能治病,便争相购买。采芝斋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为了与西方的果汁糖竞争,采芝斋在粽子糖的基础上,继续广采植物、花果等原辅材料,并吸取外来的制糖方法,创新了玫酱糖、梨膏糖、油皮糖、桂圆糖、轻松糖、软松糖、脆松糖等多种形状、口味不同的糖果。苏式糖便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即甜而不腻,鲜洁爽口,滋阳补阴,营养丰富。
第八名:是江苏苏州汉族传统名点,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酒酿饼苏州汉族传统名点是江苏苏州汉族传统名点,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中文名酒酿饼分类家常菜口味甜点主要食材面粉定位江苏苏州汉族传统名点菜品特色酒酿饼是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一年只能吃到一季的春天苏城代表时令点心——酒酿饼,做了个最简单的口味,豆沙馅的。酒酿饼的来历酒酿饼寒食节吃“救娘饼”(酒酿饼)的由来苏州人吃酒酿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年---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
第七名:糖粥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这首早年在苏州小巷深处流行的童谣,一代传一代,依然耳熟能详。糖粥作为苏州民间小吃之一,曾是孩子们久食不厌的食品,苏州的糖粥就是红豆粥,要说到苏城最好吃的糖粥,非潘玉麟家的糖粥莫属。听老一辈人说这家最正宗,做了一辈子的糖粥了,最能代表苏州糖粥的精粹。其实煮糖粥最费事的就是熬豆沙,还要把豆沙过筛成豆沙泥,但为了美味再费时也值了。
第六名:苏式蜜饯,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味美色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第五名:卤汁豆腐干是江苏苏州著名的传统小吃。已有超过八十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是生产“津津牌”卤汁豆腐干的厂家。也就是苏州食品厂。苏州食品厂前身为“老津津牛肉工场”,“津津牌”卤汁豆腐干由此得名。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最早研发生产豆制品的国家。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把大豆(即菽)当作主要食粮。农民们不止一次唱到它:"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寂"。古人不但将大豆当作主食,而且逐渐地研制了豆腐、做豉、制酱、生豆芽、榨油……,以及制作其他豆制品,这是对人类一大贡献。仅平常的豆腐一品,至今己风靡世界矣!
第四名:枫镇大面,江苏枫镇特色名点,被誉为苏州“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枫镇大面要采用优质五花肉,经过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骤,加作料放到锅中焖4个半钟头才能起锅,面汤采用肉骨、*鳝骨、虾脑、螺蛳肉等鲜物吊成,具有味道鲜美,焖肉细嫩入口即化等特点,由于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所以称为白汤大面。
第三名:苏州糕团,在苏州,糕团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老苏州人都有过在老字号排队买糕的经历。苏式糕团品种多,味道全,工艺精,至今仍秉持全手工制作,香、甜、软、糯。
第二名:鲜肉月饼江浙沪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苏式月饼的一种,中秋节节令食品。顾名思义,馅完全是由一大团鲜肉(猪肉)组成,皮脆而粉,又潜伏着几分韧,丰腴的肉汁慢慢渗透其间,可谓一绝。
第一名:奥灶面,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景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这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
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浇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看似简单,做法却尤为复杂,你们心中的第一名是哪一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