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类,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低,无论是在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在城镇、果园、农田、房前屋后这种人类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麻雀的身影。
令人奇怪的是,像麻雀这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低的鸟类,居然无法被人类饲养。麻雀无法被人类我饲养,无非是与以下几点相关:一是麻雀性格“桀骜”,即便被人类所抓获,也不会轻易接受人类的食物;二是驯养麻雀很困难,人类至今为止还未将其驯服;三是“物以稀为贵”,随处可见的麻雀并没有圈养价值。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学会了渔、猎、采集等生存技能,但由于这些技能不成熟,以及环境等其它因素是影响,人类还是会因食物短缺而不断迁移。
然而,随着对上述生存技能的不断掌握,人类在解决自己温饱的同时,逐渐开始有“余粮”,并对“余粮”进行教养驯化。如此一来,人类不但驯化了水稻、小麦、黍子、稷谷等,在解决温饱之余,还对猪、狗、鸡、牛、养、马等的先祖进行圈养驯化,而我们现在所食用的鸡、鸭、猪、牛、羊等都是人类先祖驯化的成果。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连牛、羊这种“大”型动物都能成功驯化,为何无法驯化一只小小的麻雀呢?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驯化。如美洲野牛、斑马等,它们是十分凶猛的动物,具有很强的侵略性极其,人类想要靠近都很难,更何况是要将其驯服。
当然了,“凶猛”并非动物无法被驯化的唯一理由,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未被人类所驯服的动物发现,动物无法被人类驯化的原因有以下6点。
一是,驯化对象不能太挑食。
如果要驯化动物太挑食,且它的食物人类很难获得,那么要驯化这种动物不仅要花费无限的精力,且基本上没有驯化的可能(如食蚁兽)。
二是,驯化对象的生长周期不能太长。
人类驯化动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食用,如果要驯化的动物生长周期长,便食去了驯养的意义(如大象)。
三是,驯化对象不能太凶猛。
太凶猛的动物野性十足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要驯化它们十分危险,所以很难将其驯化(如老虎)。
四是,驯化对象要适合圈养
大部分猫科动物不能被驯化就是因为它们不适合圈养,一些野生动物被人工圈养后会因种种原因不愿意繁衍后代(如豹子)。
五是,驯化对象要遵循头领主导的社会等级。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群居动物往往唯头领的命是从,这类存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动物很容易被人驯化,而喜欢单独行动的动物则很难被人类主导(如羚羊)。
六是,驯化对象遇事不能太惊慌。
要驯化的对象如果遇到点风吹草动就被吓得四处乱窜,那么这种动物人类很难抓捕到,且对其进行放牧也极为麻烦(如鹿)。
要想驯化某种动物,必须符合以上6条。麻雀之所以不能被驯化,是因为它被圈禁时容易惊慌,且不吃由人类提供的食物。
除此之外,人类圈养某种动物要么是有用途(如*蛇),要么是可以用作观赏(如金丝雀),而两者皆不具备的麻雀自然不会被人类花费时间与金钱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