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于脱*红薯种苗繁育基地叶县天意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北方薯区甘薯病虫害发生趋势
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比如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病*病等;老病害有再加重趋势:根腐病;新病害不断出现:病
*病、茎腐病等;
有南病北移的现象:细菌性黑腐病、蔓割病等;地下害虫发生加重并且难防。
二、甘薯主要病害
(一)甘薯病*病(SPVD)
主要危害:SPVD可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叶片褪绿以及植株严重矮化等症状;SPVD对甘薯的产量影响极大,严重时可造成绝收;SPVD一旦爆发流行将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缺乏抗病品种
症状:甘薯病*病症状与*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可分6种类型。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二是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三是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四是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五是叶片*化型造成叶片*化及网状*脉。六是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褐色斑块。
传播:薯苗、薯块均可带*,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率和各种传*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防控技术:1、加强检疫措施: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加强留种田SPVD的识别,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并将留种田转为商品薯;
2、减少跨区远距离调运种薯种苗:种薯种苗调运是该病长距离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减少跨区调运,可有效减少病害的远距离传播;3、加强苗期病害调查和识别:发现疑似病株及时拔除,把病株消灭在苗床,可有效减少大田SPVD的发病率和损失。4、加强对介体昆虫的防治:加强对甘薯田特别是留种田和苗期烟粉虱的防治,可有效减少该病的扩散蔓延。推荐的防治烟粉虱药剂:24%噻嗪酮·啶虫脒微乳剂;3%啶虫脒微乳剂等。5、种植脱*甘薯:加强脱*种薯繁育体系和繁育基地建设,建立无病留种田;在甘薯种质材料的引进、交换过程中尽量使用无*苗。6、选用抗病品种:商薯19、百薯1号等。
(二)甘薯茎线虫病
甘薯茎线虫病又称糠心病、空心病等,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薯块、茎蔓,造成甘薯烂种、烂窑、死苗、死秧等。使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一般可以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
症状:(1)糠心型:主要由薯苗和种薯带病引起。由薯块顶部发病逐渐向下部或四周发展,先是块根纵剖面内部呈棉絮状白色糠道,后期形成褐色糠道,群众称“糠心”。这种薯块内部虽已毁坏,但外表无变化,只是重量大为减轻,用手指弹有空响。(2)裂皮型:主要由土壤带病引起。线虫用口针刺破外表皮,进入薯块内部危害。初期症状:肉眼不易看出,开始外皮褪色,不久变青,有的稍有凹陷或有小裂口,皮下组织变褐发软,内呈褐白相间的干腐。(3)混合型:糠心和裂皮两种类型混合发生。
传播:主要通过种薯、种苗、土壤、粪肥等多种途径传播。病薯、病薯干、病苗是病害远近距离传播的主要媒介。
防治:要紧密结合农事操作,抓住每个环节,运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综合防治。(1)消灭虫源:在育苗、种植和收获时集中消毁病原体。(2)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苗床用净土以培育无病壮苗。(3)药剂浸薯苗用50%辛硫磷乳油倍液浸10分钟。(4)药剂防治薯苗移栽时穴施辛硫磷微胶囊剂或三唑磷微胶囊剂,也可用辛硫磷微胶囊剂5倍液,蘸根底部6~10厘米,浸泡5~10分钟处理种苗进行防治。
(三)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均能遭受病菌危害。
主要危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病苗基部叶片变*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收获前后发病最多,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防治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建立无病留种田;
苦,不能食用。
采用高剪苗进行大田种植。栽插时可用药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2~倍液,蘸根底部6~10厘米,浸泡2~3分钟处理种苗;种薯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薯3~5分钟后晾干入窖。甘薯高温愈合处理是防治黑斑病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
(四)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亦称烂根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生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以山东、河南比较普通,危害严重。甘薯根腐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成片死亡,造成绝收。
症状:根系是病菌主要传染部位,开始从吸收根、根尖或中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而后大部分根变黑腐烂。地下茎被感染后,形成黑斑,病部多数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发黑疏松。重病根系全部腐烂;病轻者地下茎近土表处仍能生出新根,薯块也少而小。薯块被感染后形成大肠形、葫芦形等畸形薯块,表面生有大小不一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多呈圆形,稍凹陷,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疏松,底部与健组织交界处可形成一层新表皮。植株感染后,茎蔓生长慢、叶色发*、叶片皱缩,增厚反卷。节间缩短、秋季现蕾开花。
水、种薯和种苗等。
传播:根腐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土壤、土杂肥、病残体、流
良种(这是防治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
防治:目前根腐病防治主要采取下列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
(3)深翻改土,增施净肥;(4)轮作换茬;体;(6)建立无病留种田。
);(2)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五)甘薯茎腐病
(5)清洁田园,清除病薯残
甘薯茎腐病也称甘薯细菌性黑腐病,该病原在福建、广东、厂西、海南等南方诸省发生严重,由于引种的无序,现在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都有发生,该病主要发生于大田生长前期,发生早的在扦插后发根期开始出现病株,病程发展快,栽后发生期早,条件适宜则死株率高,可造成大面积死苗。病害流行田块受害损失一般达30%~40%,局部地区的小面积甘薯损失达80%以上,甚至绝收。症状:甘薯茎腐病大田发根长苗期始见病株,薯苗茎部自下而上突然变黑、腐烂死亡。发病初期在茎秆和叶柄上形成棕色至黑色病斑,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褐色,根茎维管束组织有明显的黑色条纹,随病程发展病茎湿腐、髓部腐烂逐渐消失成空腔,并有恶臭。在分枝结薯期若遇台风暴雨,病菌从伤口侵入形成病斑沿茎上下扩展,致使茎部呈暗褐至深黑色的湿腐,未形成空腔病茎干缩时常出现纵裂。
栽插后早期发病的多数是整株枯死,到中后期发病仅1~2个枝条枯死,有时收获时病株及某些地上部无症状的植株,其拐头腐烂呈纤维状,薯块变黑腐烂。
侵染与流行规律:残留在土壤中的残余病株是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原细菌主要通过耕作栽培伤口侵入,也可通过其他伤口侵入。通过种苗、种薯以及其他植物材料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过程的机械、流水和土壤等传播。
甘薯茎腐病发生与土壤湿度、耕作、施肥、气候等有关:
土壤过湿和多雨气候有利病害发生流行。在低洼潮湿及易积水的田块或地段,发病率较高。甘薯栽种时遇过程性降雨造成土壤过湿,有利病原细菌侵入,表现前期发病早、流行快。中耕除草期多雨,则会造成甘薯膨大期病害再次流行,病株率高。高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高温季节种植的甘薯病害始见期早,如雨量大则会造成病害流行。
前作烟草和大豆的发病比前作水稻的重;氮肥过量甘薯贪青徒长的比氮肥适量、植株生长正常的发病重,氮肥施用过量,是加快甘薯前期病害流行和增加死株的原因。
从不同田块病害分布看,丘陵坡地、红砂壤地、山口风口等类型田块发生较重。
防治技术由于目前尚未选育出具有较高抗病性的优良品种,所
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
1.加强检疫截住病源,控制疫区,严禁到病区引种、调苗,以防病害随病薯、病苗向无病区传播蔓延。
2.培育无病薯苗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肥沃、避风的田块建立无病育苗床,培育健苗。
3.降低薯苗、薯块伤口规范所有农事操作,避免形成伤口。
4.强化安全剪苗剪苗时不剪爬地薯苗,避免用水浸或洗苗。
5.加强水肥管理采用高畦种植,雨后及时排水,减少土壤湿度。控制氮肥施用量多施磷钾肥或施用甘薯专用肥。
6.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与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
7.药剂防治可选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0倍液、50%美派安(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倍液、20%龙克菌(噻菌铜)可湿性粉剂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等药液进行浸苗处理,结合中心病株始见后喷药处理。
(六)甘薯软腐病
甘薯软腐病又叫薯耗子、脓烂。是育苗期和贮藏期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之一。
症状:病菌多从薯块两端和伤口侵入。得病后薯块变软,呈水渍状发黏,以后在薯块表面长出许多丝状物和黑色孢子,因此得名为“薯耗子”。被害部位薯皮很容易破裂,从伤口处流出*色汁液,带有芳香酒气,以后变酸霉味,如薯皮不破,薯内水分逐渐消失成干缩的硬块。
防治:甘薯软腐病防治至今尚无有效药剂,农业防治措施如下:适时收获,当天收当天入窖,不使遭受冷、冻害;收运储过程尽量减少薯块破伤;贮藏窖、育苗床要消*,保持清洁,窖藏采用高温处理。
三、甘薯主要虫害
(一)甘薯地下虫
危害甘薯的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蟋蟀、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五大类,这些害虫全是杂食性,可同时危害很多作物。防治方法主要有:(1)农业防治:精耕细作,消除杂草,灌水,轮作;(2)物理及人工防治:人工捕杀,灯火诱杀,糖液诱杀,堆草诱杀;(3)生物防治:培养大黑金龟乳状芽孢杆菌,接种土壤内,使蛴螬感病致死;(4)化学防治:可结合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进行药剂浸苗,拌施*土,*饵诱杀,药剂喷撒(辛硫磷、*死蜱等)。
特别推荐采取农业措施防治地下害虫,化学防治必须符合国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目前通常使用6%*辛颗粒剂撒施或包入垄心,防治效果好、安全。
(二)甘薯茎叶害虫
甘薯茎叶害虫主要有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薯潜叶蛾和甘薯天蛾等。防治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
农业措施:冬、春季多耕耙甘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饵诱杀,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杀,以降低田间卵量。夜蛾盛发期可在甘薯地寻找叶背上的卵块,连叶摘除。
药剂防治:达到防治指标,3龄前用药。
药剂选用安全、绿色的A、敌百虫B、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C甲维盐虫酰肼D、虫螨腈。
四、甘薯草害
甘薯田的主要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旱稗、茼麻、苍耳、藜、田旋花、马齿苋、铁苋菜、红蓼等。杂草会消耗土壤肥力和水分,影响甘薯生长,同时给害虫发育繁殖提供了丰富食料、产卵的场所和繁殖危害的条件;给甘薯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化学除草:在甘薯田有效使用除草剂可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减少除草作业对薯垄的破坏。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高效安全的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封闭型除草剂,具体施用方法是:将红薯沟拢好,土块弄碎,麦茬田应清除净遗留的小麦根茎,在红薯秧苗移栽后,每亩取50%异丙草胺或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毫升,兑清水40~6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可将70%的单子叶杂草(尖叶)和30%的双子叶杂草(圆叶)扼杀在萌芽出土前。施药时间在清晨或傍晚为宜,避开中午高温期,并避免药液飘逸到相邻地块,以防产生药害,大风天或预计短时间内下大雨请勿施药。
甘薯缓苗15-20天以后,对薯田里的尖叶杂草主要选择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除草剂;阔叶杂草目前没有特效药。因此栽苗前后施用的封闭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