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应对措施
TUhjnbcbe - 2022/8/5 16:32:00

日前,各个地区都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细菌性褐斑病(叶鞘腐败病),和稻瘟病相比究竟怎么区别,如何防治,是我们水稻生产目前最大的问题。

这两个病害都是寒地稻作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以说是第一和第二大病害,对于减产来说,细菌性褐斑病是隐性的,而稻瘟病看着比较直接,是显性的。但防治方面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把这两种病害等同起来。

第一、稻瘟病是真菌性病害,有着相应的发病条件,不是所有的病斑都是。稻瘟病发病条件有以下七项:

1、氮肥过多

2、灌水过深

3、田间密度过大

4、品种抗病力低

5、发病温度

6、发病湿度

7、菌源

从这七项上来看,第1、2项是非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这两项只能有助于病害的发生,而不是主要的发病条件。第3、4、5、6、7项是发病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发病了,一定有这两个因素存在。我们从这些条件结合稻瘟病的发病来说,首先有了这些条件不一定发病,而发病了一定有这些条件存在,这就是我说的必要条件。菌源问题,我们多年来没有防病,又有多年的所谓的秸秆还田,很多地区还有在地头很大密度的禾本科杂草,这都为菌源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温度条件,我们前段时间温度较低,根本不可能有稻瘟病菌孳生,所以,前些时间的防稻瘟病,基本是无效的。原因如下,我们所用的杀菌剂药效一般都只有十天左右,保护性杀菌剂也不过25天(三环唑),就黑龙江省来说,温度上升到今天31-21℃也不过三、五天时间,田间结露一定会有的,但稻瘟病一定不会在这个时间发生,因为稻瘟病菌从侵染到表现症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在一周以上,所以,目前在田间不会有稻瘟病的症状出现。但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已经足够了。此时也是防病的最佳时期。从水稻生理代谢来看,现在我们水稻大部分在剑叶露尖和孕穗期,个别有出穗的,这个时间水稻生理代谢以碳代谢为主,所以,不会发生稻瘟病症状。此时间称为稻瘟病的潜伏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有稻瘟病菌寄生并繁殖,但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症状。这个时候防治稻瘟病是最好的时段。用药方面,需要用真的、好的三环唑加上适量的内吸型杀菌剂即可,如果此时只用单一的内吸型杀菌剂,那么只会对这个阶段的稻瘟病菌有杀灭作用,对再次的寄生防效很低,起不到用药防病的效果。对稻瘟病来说,一定要在田间细心地观察,发现周边的禾本科杂草有感病,就要严加防治。

细菌性褐斑病也叫叶鞘腐败病,是寒地水稻的第二大病害,在稻瘟病发病少的年景可以上升到第一大病达,它是由细菌引起有,即假丁香单孢杆菌引起,侵染水稻的叶片、剑叶叶鞘、穗部。造成黑穗、黑粒,减产是千粒重下降、出米率降低。这个病害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有过综合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主要症状图片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如何判断细菌性褐斑病和稻瘟病,这里结合图片给大家谈谈。

首先细菌性褐斑发病位置是从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开始,进一步扩展到叶片中间,开始叶片发白,后来逐渐变成褐色,叶片中心的病斑形状不规则,但病斑周边如果在早上有露水的时候观察会发现有水纹,中午水纹干涸,呈现水印。叶片正反两面的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基本一致,没有菌丝。而稻瘟病发病位置一般从叶片的中间开始,或偏左、右,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样,但叶尖不会有病斑侵染症状。其次是田间发病地点不同,稻瘟病往往从田间表现浓绿的地方发病,细菌性褐斑则是从田间叶色显*的位置开始发病。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判断是细菌性褐斑还是稻瘟病。

稻瘟病防治药物,目前国内登记有效成分不低于50种,但对于预防来说,目前三环唑是最普通的药剂,农药的细度与药效成一定的相关性。细度越小、分散性越好,防效越高。

细菌性鞘腐病对水稻穗粒的影响

防治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药物推荐:

用量为禾思安(溴硝醇)-克或咪唑喹啉铜毫升+三环唑(DF)克/公顷加稀土甲壳素毫升,无人机飞防。即可杀灭细菌又可防治真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