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植物没见说明牌,百度识别为蒲苇。
蒲苇!太熟悉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仞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
不过,百度词典将诗中的“蒲苇”解释为两种植物:香蒲和芦苇,——原来也可以是一种植物。
下面就科普一下这三种植物。
一、蒲苇:
禾本科蒲苇属,圆穗花序特别大,雌花花穗为银白色,还有着粉红色等色彩。花序上还分布有密集的小花穗。
??△折损的花序
▽正常的花序
?二、香蒲?
?上篇我们说过石菖蒲又叫香菖蒲、金钱蒲;而香蒲并不是香菖蒲的简称,两者也不同科。
??△石菖蒲(香菖蒲、金钱蒲)
▽香蒲
??香菖蒲为天南星科菖蒲属,香蒲为香蒲科香蒲属;菖蒲有香味,香蒲从名字看有香味,但其实没有任何味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香蒲就已经被拿来做药用了,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香蒲,性味功效:味甘、微辛;性平。止血;祛瘀;利尿。
现在,香蒲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城市湿地公园中,能为各个城市获得良好的生态保护效应,也能为其它生物提供栖息地,丰富整个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三、芦苇
最早应该是在样板戏《沙家浜》中认识芦苇的。?
?△剧中的伤病员藏身芦苇荡中
芦苇与蒲苇同科(禾本科),又与香蒲同为水生植物。蒲苇可以在水边生长,但不能适应水里的环境,不属水生植物。
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
说到芦苇花,让我想起了以孝闻名的孔子高徒——闵子骞。
闵子骞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袄,而假装给子骞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花,所以他寒冷无措。
?一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父亲非常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喝斥后还鞭打他,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决定休妻。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
父亲终未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
这个故事有个小疑惑,棉花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我国最早关于棉花、棉布的记载,见于汉魏之际,那时的棉花称为“织贝”,魏晋南北朝时,又称“木棉”或“吉贝”,大约是印度语“劫波罗”音译而来的。但那时大多数棉花都是在边疆种植,而大量传入内地是在宋末元初时期。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闵子骞后母给两个亲子做的“棉袄”是木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