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年之久。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
长江流域地区的草编原料多用野生的*草、苏草、席草(水毛花)、金丝草、蒲草、龙须草、马蔺草、蒯草、荐草、竹壳、箬壳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草为原料的。适于草编的用草,草茎光滑,节少,质细而柔韧,有较强的拉力和耐折性;采割来的草料先要挑选,梳理整齐,进行初加工后,方可编制。
为了使作品流传的经久长远,制作者逐步利用彩带代替植物叶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草编从编制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发展成编制各种受人喜爱的工艺品。
草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愉悦和鉴赏功能。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草编手工技艺因耗时较长、工艺复杂,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了解草编文化与指尖文化的魅力,传承草编这门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结晶的古老手工技艺,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图片源于网络)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致敬、祝福每一个了不起的“她”,节日快乐!
信息来源/蚌山文旅、草编百科
编辑/冯俊成
审核/刘菲菲、史颖
主办单位/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平台运营/安徽云游天下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