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柴听谷雨第二期梁峰兆雨
TUhjnbcbe - 2021/4/3 23:40:00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m.39.net/pf/bdfyy/
梁峰兆雨杨红仙

据旧志书记载:“清康熙七年,归化县与呈贡县合并,统称为呈贡县。因两县各有八景,故合并后,便有十六景。”当然,呈贡县后来又和归化县分开,故呈贡人嘴里一般说的是“呈贡老八景”:梁峰兆雨、彩洞奇鱼、碧潭异石、河洲月渚、渔浦星灯、龙山花坞、凤岭松峦、海潮夕照。

百年沧桑,百年风雨,曾经的“呈贡老八景”大多已经在岁月更迭里隐去,唯有“梁峰兆雨”因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挺拔险峻、巍然屹立,风采依旧。

梁王山海拔米,东汉时期称“装山”,相传古代有猛虎从碧鸡关渡滇池到此山盘踞,为害百姓,彝族先民发挥聪明才智,造木栅将其俘获,因彝语称“虎”为“罗”,“木栅”呼之为“藏”,故又称“罗藏山”。元朝时,梁王在此开辟大校场、小校场、中校场操练兵马,又修建梁王金殿,兵营要塞、寺院、凉亭,从此,人们就呼罗藏山为梁王山;从此,梁王山有了许多的故事:

明朝初年,洪武皇帝钦封的“黔宁王”沐英率领千*万马,一路势如破竹:曲靖白石江,生擒达里麻。十万元兵,全*覆没,守押池城(昆明)的观音保,开城投降沐英。元朝封在云南的最后一位梁王巴匝剌瓦尔密,仓皇撤退到济灵县(现在的归化城),死守罗藏山。济灵城北十里远的地方有条雾纳江,江面宽阔,江水汹涌,且江水有*。这是因为上游孔雀很多粪便掉入水中顺水流到下游,中午阳光照射雾气腾腾,中午过江就中*,只能晚上渡江。老梁王派刀斯狼、郎思里二员大将守关坡山,在山上设烽火台,一见沐英兵马来就放烟报警,梁王马*就从马*堡(即现在的马金铺)增援。就这样一直相持了十八年。这是“漫征关坡十八年”的故事。

沐英查清雾纳江情况,于夜间冲杀过来,占了关坡山,长驱而入济灵。老梁王退守罗藏山,依仗罗藏山山高林密,山顶上石头又多,用礌石滚木击退沐英兵马。数月久攻不下,沐英想了个计策,派人到呈贡羊落浦买来几千只山羊,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将松香明子绑在羊尾巴上、尖刀绑在羊角上,从羊踪小路赶羊上山。羊在滚木礌石间跳跃自如,攻上山去。据说,这是羊落浦村和羊踪(阳宗)村村名的来历。

老梁王力战沐英,终因寡不敌众被擒,就地斩首。不料,这罗藏山有九十九个山顶,老梁王有九十九个头:砍了一个头,又从脖子上长出一个,钢刀虽快,却杀不死老梁王。沐英傻眼了。正愁的时候,大将*吴杰审讯梁王嫔妃时得知“千杀万杀,不如尖刀叶一擦”,急忙报告沐英。沐英派人割来了尖刀叶草,刽子手拿着一叶草,往梁王脖颈上一擦,果然头掉下来了,鲜血直流,新头再也长不出来了。梁王气绝。从此以后,满山遍野尖刀叶草因为沾染了梁王头上鲜血,草尖总是红红的。这是尖刀叶子草的传说......

其实,历史上的沐英征讨梁王从《明史》所记载“洪武九年(公元年),帝始欲征云南,命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到明洪武十四年(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战败,逃至晋宁忽纳寨,“......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夜入草舍,俱自缢死......”前后不过五年时间,并没有漫征关坡十八年。

不过,梁王在罗藏山屯兵是真的,梁王山周围的村子不少因此得名,比如现今的饮马池村委会,当年就是驻*扎寨,筑池饮马的地方,离村子不远的老金殿遗址,至今还能见到瓦砾的残渣;主峰北侧下的菜花坪村,当年种植蔬菜农作物,负责*队的蔬菜供应;庄子村,应该是当年梁王*队粮仓所在地(庄,古指粮仓);还有什么脚步哨(哨,古代*事编制单位)、杨柳冲(冲,交通要道)等村子的名字都带着当年烽火的气息。

梁王死后,沐英封候,镇守云南。听得老梁王带走昆明宫中珠宝以及九十九桶金,九百九十九桶银,又听民间四处在传:“梁王山有九十九个顶,找着哪个是正顶,金子银子有九井。”便派人四处打听,寻找梁王埋藏在罗藏山的金银财宝。找来找去没有踪影。他这一找不要紧,关于梁王财富的寻宝传说就更多了,一个个那是有鼻子有眼儿,煞有介事:

据说在清朝年间,呈贡斗南村有一户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满清朝的统治,于附近县暗中约得几千人欲反清复明,又怕钱不够用,派人多方寻找梁王埋金银财宝的地方,于梁王山一小山村杨柳冲的“八角亭”内找到梁王所有金银库的钥匙七十二把。却因事情泄露,逃遁中,把这七十二把钥匙丢进滇海之中,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一个下江人从呈贡环秀村,丰盛村地方经过,见一块南瓜地里,一大棵南瓜苗结了一个香瓜。下江人识宝,当即向农家买下这个香瓜,到梁王山一个石崖下,将瓜往石缝中一放,只见石门大开,无数的白牛白马从里面了出来,吓得下江人丢下香瓜回头就跑。只听石崖轰轰作响,石门自动关上,香瓜也被关在洞中。下江人再回来找,却已不知是在哪个地方了。

又过了几年,梁王山一个小山村,有个牧童放*牛,骑牛路过个石崖旁,只听得一声响,牧童顺眼看去,只见*灿灿一个洞口,里面堆满了金银。牧童伸手从洞内抓了一个银锭出来,转而一想:“我何不回家拿箩筐来挑几筐回家。”于是,他用一块草饼盖住洞口,拿着那锭银子就往家跑,等拿来箩筐,却再也找不到草饼盖的洞口了,而满地的草都长得一模一样,就像没有发生过这事一样。牧童懊丧地回到家里,拿起银锭一看,上写“封库银五两”。从这以后,谁也找不到银库了......

虽然没找到老梁王的宝藏,但人们发现梁王山真真正正是一座美景的宝藏:滇中第一高峰,自带王者之气。一山观“四海”:滇池妩媚,抚仙湖柔美,星云湖灵秀,阳宗海深邃。放眼望三江:南盘江逶迤,盘龙江敞亮,螳螂川写意。一山分四季,四时景不同:春有杜鹃烂漫,夏有阴凉遍山,秋叶野花争艳,冬雪银霜壮观。

梁王山真真正正是一座动、植物资源的宝藏:云南松、华山松、柳杉、水马桑、金丝桃、野樱桃、杜鹃花、梁王茶、半夏、草乌、龙胆草......数以千计的植物,随着海拔的不断变化,在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美丽。密林里,草地上,除了肥硕悠闲的牛、马、羊,还有敏捷的豹猫,机敏的麂子、狡猾的狐狸、蟒蛇、穿山甲、猫头鹰、草猪、九节灵、花脸獐、野兔、野鸡......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梁王山年降雨量—毫米,相对湿度76‰,是昆明气候四季如春背后的功臣。在梁王山半山腰,曾有白云寺,是明朝初年建的,“寺依巉崖,危峦接天,天欲雨,,必有白云如带,系于山腰白云寺......”故民谚有云“梁王山系腰带,出屋门笠帽戴”。白云寺于清咸丰七年毁于兵燹,至今难觅其踪。梁王山顶,有一个叫一碗水的地方,不论阴晴旱涝,三百六十五天,在那个一尺见方的红泥土坑里,总有一汪清亮亮的水。在我印象里,村里的妇女们在农闲时会邀约着,背着冷饭干粮,天还未亮就启程,夜半三更方返家,不辞劳苦带着香烛纸火,跋涉数十里前来祭拜。尤其是在干旱的年头,到一碗水祭拜的妇女更甚。她们恭恭敬敬地跪在那个小小的水坑前,磕头时无比虔诚,目光里满是敬畏。

你可以说她们愚昧,笑她们无知,但你要正视她们如山泉般的纯澈的敬畏:梁王山景致的鲜活、生灵的繁衍、空气的清新,梁王山周边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需要仰仗水分的充沛、合理。村妇们对梁王山顶一碗水祭拜的初衷,是对高山的景仰,更是出于对“梁王山顶戴帽,大雨马上到”的确信。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人们观星象,拜神灵,在经年累月对梁王山的仰望里,他们读懂了山神给出的预示:梁王山朝霞漫天,那就把该晒的都搬出来晒晒;梁王山一风起云涌,那就赶紧收粮回屋,挖地种田。民谚是生活、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祭拜是对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希冀。

后来,因为护林防火,也因为科学的普及,更是因为红红火火的日子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更多的梦想,祭拜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是的,现在的生活是前辈们想不到的。谁会想过,当年梁王种菜的仅有90多人的菜花坪村,在年走出五个大学生,创下“一门三进士,全村五登科”的奇迹,又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全村整体搬迁,拥抱幸福生活,让岁月把曾今生活过的痕迹渐渐抹去,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谁会想过,梁王饮马的饮马池村,通过种植菜豌豆、大白菜等无公害蔬菜,以及桃、李、板栗,建起了一栋栋时髦的小洋楼。又有谁会想过,云南电视转播台、云南大学宇宙射线观测站、云南省微波传输站、云南航空公司导航站......这些人类科技的产物,相继在梁王山落脚,与时代交流,与天地对话!

一阵山风掠过。大校场、中校场、小校场曲线起伏,草色油绿。牛羊悠闲地啃着青草,天空碧蓝,云彩雪白。不由想起清乾隆年间,呈邑贡生余淳有诗咏“梁峰兆雨”景云:“峰压天池接太清,梁王曾此立*营。高围翠黛将屯牧,满插旌旗散甲兵。四五月觇甘雨信,雨三片见白云横。应时降澍今犹昔,为兆丰年答盛明。”历史如风云变幻,故事如潮起潮涌。梁王的故事还在,今天的故事正在书写。梁峰兆雨,预国泰民安,兆盛世辉煌。

作者简介:杨红仙,云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昆明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昆明市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昆明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昆明市作协会员,发表百万余字,出版著作《已过时光》。

“柴谷听雨”是呈贡文学创作的小雨滴,是文学爱好者互相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热忱期待热爱文字的你,不吝赐稿。

因经费、人手有限,请您牢记投稿要求:

1、来稿体裁不限,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脚本、曲艺脚本等均可投稿。

2、稿件一律以word电子版投寄。

3、来稿务必在文末留下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本人工商银行卡卡号。

4、编辑有权对来稿进行修改,若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篇首注明。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柴听谷雨第二期梁峰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