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龙口村庄村名由来之原田家篇19个村
TUhjnbcbe - 2021/3/13 2:32:00
原田家镇19个村村名由来1、敖子埠村北宋宣和年间,四川大巴山人士王基隆迁徙到此,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便定居下来,村名以姓代之,叫做王家村。住了一段时间后,村民发现村里最大的特点就是艾子多,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艾子。据传,在敖子埠村的东面有一个几十亩大的土丘,上面长满了艾子,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当时人们都把这里叫做艾子顶。艾子虽然是一种普通植物,但自古以来人们便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赶在日出之前拔艾子,然后插在门楣上,用来辟邪消灾、祈祥纳福。因此,王姓祖先萌发了以艾子为村名的想法,一是想祈求苍天保佑,王姓家族能像艾子一样繁荣昌盛,二是想启迪后世子孙,要有艾子的品格,舍得付出,奉献自己,造福百姓。于是,艾子埠这个村名就被确定下来了。在明初永乐年间,艾子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数百人的大村庄了。有一年,村里儿童突发急症,由于缺医少药,死了不少孩子,一些讲迷信的人,就把罪魁祸首归咎到村名上,认为“艾子”与“碍子”“哀子”谐音,不吉利,提出要改村名,一个使用多年的村名突然要改,会给村民往来、信息传递、物资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想到这一点,村民决定在原名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并找了一些有学问的人来想。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最终选择用“敖”字代替“艾”字,村名的改动赢得了村民的欢心和认可,都觉得这个村名改得好,此后,艾子埠这个村名便演变为敖子埠了,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2、大磨曲家村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水灾连年,民不聊生,鞠姓兄弟鞠元仁、鞠元英,由四川省迁此定居。为了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做了大石磨和石碾各一盘(至今尚在),以备碾*粮用。后来起义失败,官府要将姓鞠的斩尽杀绝,当时有一位吐舌人将“鞠”字说成“曲”字,幸免一死。后鞠姓得以生存下去,把鞠姓改为曲姓。又以大磨取名“大磨曲家”。村中姜姓由七甲镇姜家店村迁来。

3、圈朱家村

村名来历应大致应追溯到北魏年间,这个小村庄的祖先原姓韩氏,以韩姓为名,因人丁不旺,后有周姓祖先来此居住,且繁衍生息,发展迅速,故周姓村民愈加兴旺。后因强盗盛行,烧杀抢掠肆意妄为。村民为了防御外侵,沿村外修建一堵高耸厚实的围墙,顺地势而建,正好形成一个圆圈,把村民牢牢圈在里面,留有三孔,有村民严防把手,幸躲过此劫,事后,村名更名为“圈周家”。时光荏苒,历史重现。圈周家人丁在鼎盛兴旺之时,悄然被家族强大的朱姓村民所超过,后经文案编修被更名为“圈朱家”。

4、冯家村

明朝洪武年间,曲姓由大磨曲家村迁此建村,因村庄坐落在山沟内,取名为沟曲家村。明朝泰昌年间。冯姓又从*城西冯家迁此居住。后因冯姓人数超过曲姓,加之区别本乡三个曲家,清朝初年,改称冯家村。

5、黑山村

明朝时期,智姓先人从四川迁移至此。几年间的发展,智姓家族占据这一带很广阔的土地,有地契为证,南至今日大雁山(九曲蒋家)北至莱山脚下。据传,东边一座山上有把石椅,前面一个石臼,一位道士坐在石椅上,闲来无事捣石臼,突然从中飞出一只金丝雀,道士追赶,直至对面的一座山,山下有位老者,听见道士追赶,连忙拿起手中的铁耙,想把金丝雀捂下来,结果未中。金丝雀继续往西飞行,飞至西南一座山头,这时候天已经黑天,金丝雀在山头栖息一晚,第二天飞走时,山头出现诸多大小不等的鸟窝形状,至今仍可见证。有人认为这是只神鸟,为了祈佑神鸟再来栖息居住,此后,东边那座山被称作“雀山姜家”,对面山称“爬山蒋家”,而金丝雀驻足做窝的山就被称作“黑山顶”,山脚下智姓家族的村庄,后被称作“黑山村”,山脚下的一条河流便是“黑山河”。随着时间的迁移,来此小村居住的外来姓氏越来越多,虽不是一族,但和睦相处,共助发展,一片繁荣。

6、颜家沟村

明初,于姓由文登大水泊迁此山沟建村,名称于家洼。明朝洪武年间,颜姓数十户,两次从兖州府的曲阜县迁此定居,后因颜姓人丁兴旺,改称颜家沟。

7、庙曲家村

北宋天禧年间,曲文由四川大柳树村迁此建村,时称曲家村。明朝洪武年间,在村东建立一座庙宇,名日:“三观庙”,故此改称三观庙曲家村,解放后简称庙曲家村。

8、庙赵家村

明朝万历年间,四川有一赵姓带妻携子迁此定居,因西面有一座庙宇,名日“三观庙”,故取村名为“三观庙赵家”,后简称“庙赵家”。

9、下田家村

清朝顺治年间,慕姓在此建村,取名乐家沟。成化年间,城西松岚田姓二兄弟在此做手工艺生日,因往返回家不便,迁居此村。后经多年,田姓人支兴旺,慕姓绝后,随改称田家沟,又因宅居田家河下游,北有上田家,故又改称下田家。

10、上田家村

相传清朝顺治年间,有姓田的兄弟俩由*城北巷村迁来建村。后来,由于山区生活困苦,再加上兄弟不睦,于清朝同治年间老二领几户人家迁移到北马镇安家定居(现有祖墓为证)。

11、姜家沟村

明崇祯年间,兄弟二人,哥哥姜柏,弟弟姜源由雀山姜家迁此建村,取名“初立庄”。后因坐落在山沟里,以本姓改名为姜家沟。12、雀山姜家村明万历年间,姜姓由栖霞县的蚕山东姜家迁此建村,因村庄坐落于雀山北面,故取名为雀山姜家。13、苏家村明宣德年间,苏姓由四川迁此建村,因村庄坐落于雀山后,故名为雀山苏家,后改为苏家。

14、小院夼村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战争频繁,原在此居住的人家被斩草除根。王姓由四川省迁此建村,因村北有一“小院庙”,故取名为小院夼。15、前迟家村明宣德年间,迟姓由石良迁至现在的后迟家建村,取村名为迟家村,后迟姓生三子,老大迁此落居,在丰仪顶前,取名“前迟家”。16.后迟家村明宣德年间,迟姓由石良迁此建村,取村名为迟家。后来迟姓所生三子,次子迁至丰仪顶西南定居,取村名前迟家,长子与三子仍在此居住,改村名为后迟家,延至如今。

17、大草屋村

明万历年间,王氏兄弟二人由本县毡王家迁此盖起一栋草房定居,取名草屋村。十几年后兄弟俩分居,弟迁至河下游安家,取村名为“小草屋”,原草屋随之改为“大草屋”。

18、店埠曲家村

明洪武年间,曲姓由四川迁此建村,因丰仪店一河之隔,取名为店埠曲家。19、常伦庄村原在此定居的是孙、胡两姓,,取村名为孙胡庄。后任、王、姜三姓相继迁此定居。由于孙、胡两姓繁衍不盛,剩下几户便陆续迁走,丰仪乡石山赵家村孙姓就是由该村搬去的。该村是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故乡,为了纪念英雄,于年改村名为常伦庄。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龙口莱山--莱山祭月--中国最早的远古帝王礼仪之一

《莱山风》“村庄名字由来”往期精彩推荐

《龙口村庄村名由来》之七甲篇(原七甲18个村)莱山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莱山

文化传媒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或如果您有关于莱山的人物、传说、故事、民俗、抗战等,马上与我联系哦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口村庄村名由来之原田家篇19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