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我们又见面啦~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冠类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形式可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从身份也可分为帝王官吏、文人学士、武职将帅、后妃仕女,布衣、道释等几大类。
冠冕的形成,据历史资料及有关记载的推测:冠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加以模仿、装饰与改制而成。为了礼仪与装饰,古人根据鸟兽的头型改制成冠,将鸟兽的须胡改饰成缨与緌,这是古代冠的基本结构。并用簪贯插在发上使其稳定,用缨装饰在冠上,用緌带垂下使其牢固与美观。冠的质料,在*帝以前用皮革制成,以后多用布帛制成。
秦汉统一全国后,历代的礼仪典制对冠式皆作具体的规定,以明其官职与品位,特别在汉高祖八年有“令严冠服之制”,这是对秦以前历代纷乱的冠作了统一的规定,以后历代的冠制基本上是按汉制而沿袭下来,只作简化与适当变换,到唐宋两代,在礼仪典祭等大礼上,仍沿用汉制,只作适当修改,但日常的朝事与公服,便服都被巾、幞头与帽所替用。元代立朝建国后,据元史记载,这一时期是综合汉、唐,宋与辽金的冠服而制订的,基本上是沿袭宋制,明代的礼仪大典仍采用前制,而日常朝事与公服则为折上巾,乌纱帽所替用。
小冠(也称束髻冠)这是一种束在头顶的小冠,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武官壮士则多饰缨于顶上,称为垂冠,初为宴居(在家便装)时戴,后通用于朝礼宾客,文官,学士常戴用。
獬豸冠(也称法冠)这是执法官所戴,獬(音卸)豸(音志),传说是神羊,善判断曲直,故为执法官所戴,秦汉及秦以前各代常用。
进贤冠(也称儒冠)是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亦称梁冠,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爵位,并可再衬巾帻,如无巾帻与梁数,则为儒者戴用。
鶡冠(又称武冠)为古代武官武将所戴,冠顶插饰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属鸱鸟类,性勇好斗,至死不却,为秦汉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
〖《汉宫仪》记有“虎贲冠(鶡冠)插两鶡尾”《禽经》记有“鶡冠武士服之,象其勇”。〗
高山冠高山冠在古代多为谒者所戴,谒者是掌宾受事之官(为皇帝传令或引见外宾受事之官),一般为中外官、谒者、仆射所戴用(仆射为隋唐官制,是尚书省的主管)。高山冠其形方而有山(山为冠中间之饰),高而竖直,根据〈汉志〉曰:“顶不却斜,有山,有展筒”。
委貌冠(又称元冠)委貌冠为诸侯朝服之冠,委貌即礼仪之道,委即安定,貌即正容,是在朝官臣所戴。委貌冠其形如圆,倾斜,后高前低,根据〈庶物异名疏〉云: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汉书·礼仪典〉记有“委貌冠,亦皮弁冠,周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
远游冠南薰殿藏历代帝后像宋宣祖赵弘殷(太祖,太宗之父)像
(所穿戴的就是通天冠服)
远游冠为王公所戴,在朝上品的朝臣也多戴用,有展筒(即冠前的横围片),冠上一般饰有三梁,有时也衬黑介帻或青緌以做装饰。远游冠其形方,后倾,外有围边,开前合后,据〈晋书〉云:“前无山,有展筒于冠前”。
梁冠明代朝服梁冠即进贤冠
梁冠多为在朝文官所戴,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好戴。梁冠其形方,前低后高,后倾,有围片,前开后合,冠形按〈三才图会〉复制。
幞头(又称折上巾)明十三陵出图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冠
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俗称为“乌纱帽”。幞头是中国隋唐时期男子的普遍服饰。幞头系在脑后的两根带子,称为幞头脚,开始称为“垂脚”或“软脚”。后来两根垂在脑后的带子加长,打结后可作装饰,称为“长脚罗幞头”。
凤冠(又称后冠)凤冠多为皇后所戴,为明制所用,冠前饰有凤饰,以金、珠、宝、翠为饰,也有饰以九龙四凤,大花小花各十二树。
冕旒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貂禅冠(也称笼巾)貂禅冠为三公亲王所戴,官居一品也有戴用,其形正方,左右用细藤织成二片,形如蝉翼,并涂有金银为饰,冠上缀金,并附蝉为饰(以示高洁),冠顶插有貂尾,这是一种高贵的冠式。
貂禅冠也有以七梁冠、八梁冠加笼巾(笼巾即以细藤织两翼覆其冠)加上金珰貂禅与貂尾,据〈宛委余篇〉云:“金取其刚,蝉居高饮清,貂内竞悍而外柔。”取其义而命名。
皮弁先人很重视冠帽的礼仪,将其尊称为首服。皮弁就是华夏衣冠体系中首服的一种。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比如说天子以五采玉12饰其缝中。《诗经·卫风·淇奥》也提到了这种装饰:“充耳绣莹,会弁如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杜注:“弁以鹿子皮为之。”文献说的皮弁冠,前高后卑,与用皂绢所制的委貌冠(玄冠)形制接近。
皮弁为*戎田猎的服饰首服,比如天子公卿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时,执事者均戴*皮所作的皮弁。因为*皮弁为典型,重视服饰色彩搭配和谐的先人着皮弁时要配素白色的衣裳,这一套固定的搭配常常用作射礼等*礼礼仪。这套皮弁服装则称为“皮弁素积服”。
莲花冠金莲花冠(明代开国功臣沐英的五世孙沐祥的物品)
明代金镶宝莲花冠
莲花冠:又称“上清冠”。状似莲花式画顶插有如意头。做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又名:芙蓉冠。道门三冠之一。
唯有道教中高功法师上坛才可以戴此冠。
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
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金玉来制,以珠宝来饰。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
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亦名“方巾”,明初颁行的一种方形软帽。为职官、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其形四角皆方,所以又名“四角方巾”。
忠靖冠是指明代嘉靖年间制定的官帽之一。其冠式以铁丝为框,乌纱、乌绒为表·帽顶略方,中间微起,前饰冠染,压以金线;后列两翅,亦用金缘。四品以下不用金线,改用浅色丝线。冠染视品级而定。
内容参考汉服资讯、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