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云南省发展菌草产业的优势
TUhjnbcbe - 2025/7/27 16:36:00

巨菌草是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的植物,可以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生长,是典型的C4植物,对光照和温度有较高的需求,植株高大、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

热门资讯,点击了解产品详情

巨菌草的产量、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等均较稳定,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刈割型牧草,纤维素含量高,可达到25%~35%,纤维长度约为1.48mm,宽度30mm,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纤维素原料。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株高一般为3~5m,高达7.8m。巨菌草根系发达,不定根和侧根数目繁多,在较深土层中仍发育良好。

云南省发展巨菌草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自然条件优势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全省国土面积39万km。全省以山原地形为主,山地、高原占全省面积的94%。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千卡。

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更适合对光照、雨水、温度要求很高的巨菌草的生长。

(二)政策优势

01养殖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指出: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增加青贮饲草种植,提高紧缺饲草自给率。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指出:对于牛羊养殖产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草牧业发展试点、“粮改饲”试点、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现代草地畜牧业示范、云岭牛产业化工程、边境肉牛产业示范等8大工程。

到年,全省牛羊产业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巨菌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其在90天的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9.19%和70.69%,可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

02食用菌种植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加快云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云南省从食用菌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一是将食用菌作为全省“十四五”期间10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之一;将云南省打造成全国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贸易中心和全国大宗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

二是力争到年,全省食用菌农业产值达亿元,综合产值达亿元。其中,栽培食用菌面积达30万亩(30亿棒)、产量达万吨。巨菌草作为高产优质菌草被用于栽培多种食药用菌,包括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平菇、灵芝、滑菇、灰树花、玉菇、鸡腿菇、猴头菇等。

巨菌草作为培养基质,配合其他物质培养食药用菌具有高产优质的优势,不但可以确保食药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缓解“菌林矛盾”,创造巨大的生态效应

03生态环境治理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万亩以上。

巨菌草根量为一般农作物的3~5倍,维系土壤能力比农作物高15倍。因此,它对土壤的防冲能力和吸附雨水能力要强于森林和农作物,故被作为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最好植物之一。

云南省巨菌草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巨菌草的用途很广泛,已形成了“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云南省种植巨菌草必须从最初的“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畜牧饲料,利用现有政策,拓展应用于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源、造纸等领域,创立菌草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兴产业提供依据和配套技术。

建立菌草循环生产模式,从而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菌草—菌物—废菌料—动物饲料(菌肥)—牲畜—粪便—土地”的循环过程,改变以往“草—畜”和“草—菌”单一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草—菌—畜—草(或农作物)”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以便探索出各环节经济效益持续增加的良好搭配方式。

巨菌草发展形成的产业——菌草产业,不仅涵盖菌业、草业、畜牧业等产业,还会涉及生物医药、保健食品、菌物饲料、生物肥料、水土保持、荒漠治理及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等领域,是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新型产业,发展菌草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共赢。

云南省在菌草的发展上,将稳步跟上国家的菌草产业链的发展。菌草产业可开发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发展菌草业是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有效途径。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省发展菌草产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