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成熟果实,也可引起落叶。炭疽病有三种:黑色炭疽病,常危害老叶和成熟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渍状褪绿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病斑,中心灰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干燥时病部呈膜质,易破裂。黑点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病斑上小黑点较大,湿度大时病部溢出淡红色黏胶物。红色炭疽病,可危害幼果及成熟果,病斑上有橙色小点,潮湿时病部溢出淡红色黏质物。
发病规律:辣椒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及果腐刺盘孢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冬暖大棚栽培的辣椒植株上存活侵染。病部的分生孢子借浇水、昆虫传播,多从寄主伤口侵入。田间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和病害扩展蔓延。早春阴雨天多、光照不足、种植过密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再用适量消石灰粉或草木灰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1小时,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喷药,可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混合喷施,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辣椒菌核病
症状识别:苗期染病,在近地面幼茎上产生浅褐色水渍状斑,后变棕褐色,病斑绕茎一周,病部缢缩,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产生大小不一的菌核,菌核成熟时为鼠粪状黑色粒状物,易脱落。成株期发病多在地面以上茎秆或茎分杈处,病斑绕茎后向上下扩展,斑上生有白色絮状菌丝,病部皮层常软腐,木质部呈褐色,髓部空洞。病部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花、叶、果柄染病呈水渍状软腐,常致叶片脱落。果实多先从脐部发病,病斑具褐色相间同心纹,果面生白色菌丝,后果实部分或全部变褐腐烂,常形成散生或聚生的黑色菌核。
发病规律:辣椒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辣椒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表层土壤内的菌核。菌核在土壤内可存活5年以上。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危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进行初侵染。菌丝从伤口侵入,或以芽管穿过寄主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致病。辣椒菌核病的再侵染,主要由发病器官落到植株的其他部分实现。人工传带、害虫、鼠害也可传播,病株和健株的相互接触也可导致病害扩展。随着开花盛期灌水次数和水量的增加,菌核多以子囊孢子方式萌发,造成花期侵染,进入盛果期发病达到高峰。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偏施氮肥发病重。保护地辣椒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均容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2)土壤处理。这是最有效的物理防治办法。定植前深翻整地,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夏季淹水处理效果更好,可杀死大部分土表菌核。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拌细土1千克,撒在土表,然后播种;或在深翻后结合耙地,每公顷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千克。(3)降低湿度。控制棚室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特别要防止夜间湿度迅速上升,或结露时间延长,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注意控制浇水量,浇水时间以上午为好,以降低棚室内湿度。(4)其他措施。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并拔除病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开花前或开花初期进行叶面施肥,喷施0.1%磷酸氢二钾,每公顷喷施~升;防治地下害虫,以减少植株根基部伤口。
药剂防治:
辣椒开花初期到结果期为防治的最佳时间。可轮换选喷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倍液、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也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公顷3千克熏治,隔10天左右一次,连熏2~3次。
辣椒青枯病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仅幼嫩的叶片出现萎蔫,但萎蔫尚可恢复。发病快时,2~3天即全株萎蔫。叶片染病,褪绿变黄,后期呈褐色枯焦。一般根茎表皮不变色,病重时茎外表皮形成水渍状病斑。横剖开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污白色菌脓溢出,此点可与枯萎病区别。果实表面正常,内部组织变褐色,后呈水渍状,病果易脱落。
发病规律:辣椒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冬暖大棚内栽培辣椒时,也可在植株上存活。农事操作造成的植株茎部伤口以及昆虫、线虫造成的根部伤口都可引起土壤中细菌侵入。病害在田间借灌溉水传播到茎基部引起发病。高温高湿对发病有利,春季气温回升后出现发病高峰。低洼积水、通气不良、黏重土壤、植株生长瘦弱时发病重,灌水和培土后更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最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轮作,不要与茄科蔬菜相互接茬栽种。(2)选种抗病品种。(3)调整土壤酸碱度。微碱性土壤可抑制青枯菌的生长。病田可结合整地每公顷撒消石灰~1千克,调整酸性土质为微碱性,可减轻危害。(4)及时拔除病株。随时拔除病株,并向病穴内灌20%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进行消毒。
药剂防治:
出现中心病株时,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每隔7~8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灌根可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倍液,每株灌药液~毫升,隔10~15天灌一次,连灌2~3次。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