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洞庭湖决堤,大量鱼儿涌出,村民满院都是鱼
TUhjnbcbe - 2024/10/7 17:31:00

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乡的洞庭湖堤坝发生了决堤,巨大的洪水涌出,导致堤坝出现了米的溃口,洪水迅速淹没了周围的农田、道路和村庄。由于这些地区靠近湖区,水势迅速上涨,淹没到了很多农房的房顶,大量的村民被迫紧急转移。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家都希望溃口能够尽快得到封堵。然而,尽管灾情严峻,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意外的趣事也可能发生。

正如网友拍摄到的有趣一幕:洞庭湖决堤后,大量湖中的鱼通过缺口涌出,有网友拍下自家被淹的院子里竟然聚集了成群的鱼,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估计有上万斤。

网友一评论道:“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财富。”

网友二则调侃道:“是不是淹水前粮食没收,直接变成了鱼窝。”

网友三更是戏称:“快开门让它们进来,关门打鱼吧!”

尽管洞庭湖决堤的灾情十分严重,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了洞庭湖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那么,为什么洪水过后,鱼群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村庄里呢?

洪水泛滥时,鱼类往往会寻找避难所!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次洪水泛滥,总会有大批鱼类涌入村庄、街道、农田。难道这些鱼真的喜欢与人类共存吗?

实际上,对于鱼类而言,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洪水泛滥时,水会淹没很多区域,而民房的建造地点通常相对较高。

另外,民房的结构较为复杂,对于鱼类而言,可能是一处藏身之所。而且,刚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对鱼类来说会有很多新鲜的食物来源,这些因素都吸引了鱼类前来聚集。

此外,鱼类还有游向浅滩的习性。在洪水的推动下,许多鱼会随着水流游到较浅的地方。

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水域,被称为“鱼库”,此次洪水导致大量的鱼类从湖区涌出,通过决堤的缺口进入村庄,这种现象也算正常。

长江“鱼库”,曾年产1.6亿斤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域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总面积达到了平方公里。由于地处长江流域,洞庭湖拥有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正如那首老歌中唱到的:“千张白帆盖湖面,金丝鲤鱼装满舱”,就是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生动描述。

据统计,洞庭湖的鱼类种类多达种,主要包括鲤鱼、银鱼、凤尾鱼,以及四大家鱼中的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湖区的水质优良,矿物质丰富,使得洞庭湖的鱼类质量上乘。

在20世纪90年代,洞庭湖的渔业产量曾达到年捕80万吨的峰值。但好景不长,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水质污染加剧,加之过度捕捞,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在长江禁渔之前,科研人员多次对洞庭湖进行考察,发现过去曾经存在的稀有鱼种近30种已经消失不见,如刀鱼、鲥鱼、白鲟、白鳍豚、鳤鱼等,都已经没有踪迹。

洞庭湖的现状正是长江生态问题的缩影。为了保护长江水域,我国实施了为期十年的禁渔政策。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推进,洞庭湖的鱼类资源也得到了快速恢复。许多稀有鱼种也开始有了重建种群的迹象。

洞庭湖禁渔后,短短几年内,鱼类的数量迅速增加。当地老渔民表示,禁渔后,洞庭湖的沿岸到处可见密密麻麻的鱼群在水中游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被称为长江最“神秘”的鳤鱼,如今在洞庭湖频繁出现。

据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站的科研人员介绍,近年来,洞庭湖流域多次发现鳤鱼的踪迹。

年,洞庭湖考察队在南县草街水域发现了两条鳤鱼,体长分别为34厘米和33.8厘米。

年11月29日,在沅江澧水进行的一次鱼类资源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多年来消失的鳤鱼,其中最大的一条体长达62厘米,重量接近5斤。

上一次在洞庭湖发现鳤鱼,还要追溯到30年前。如今,鳤鱼种群得以重建,主要归功于禁渔政策后洞庭湖生态的恢复。

随着洞庭湖水域的鱼类资源、水草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鱼类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得以安心繁殖,整个湖区的鱼类数量逐渐增加。

结语

自长江禁渔以来,近两年的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洞庭湖不仅经历了干旱,还遭遇了洪水和决堤等灾难。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希望洞庭湖和长江的生态环境能够越来越好。

对于洞庭湖的未来,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深度好文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洞庭湖决堤,大量鱼儿涌出,村民满院都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