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在神州大地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农业大市、经济大市、人口大市,我们将重点聚焦发展支撑、要素保障和成效巩固,持续做好三产融合、城乡贯通、有效衔接的文章,积极探索具有禹州特色的乡村振兴经验。”日前在接受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采访时,河南省禹州市委书记黄河表示。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如何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禹州市以“产业引领、生态引领、党建引领”为抓手,举网抓纲,一体推进。
产业兴百业兴,农民增收是硬道理——
产业引领:促进农民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只见千亩杏林中金灿灿的杏果挂满枝头,果农摘果、装箱,一派繁忙;络绎不绝的游客赏景、采摘,其乐融融。
这天正是闵庄村一年一度的杏果采摘节。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恩对记者说:“‘闵杏’个大、汁多、口感好,品种有‘金太阳’‘白蜡杏’‘丰圆红’等十多个。要不在采摘节前订购,想吃到这香甜的杏果,难。”
原先闵庄村有煤矿。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村“两委”决定带领群众进行产业转型。经过对全村家底和优势进行排查梳理,他们首先把千亩杏林作为村级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签订种购协议、统一技术服务,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6年来连年举办杏花观赏节和杏果采摘节,每年帮杏农增收多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多元。
现在除了“闵杏”,闵庄村村民还根据山区特点种植了金丝皇菊、麻椒等经济作物,特色种植业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有余户村民受益,多人就业增收。村里还有3个废弃矿坑,修复后办起了4家特色农家宾馆,说是要“春赏杏花夏采摘,秋赏菊花冬品茗”。
闵庄村是禹州市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禹州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依托辖区“山、岗、平”兼具的地理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禹州素有“药都”之称,特色种植中面积最大的就是中药材,有50万亩。另外还有优质小麦15万亩、精品水果3万亩、优质蔬菜1万亩、大豆5万亩、高淀粉红薯10万亩;形成了刘门、闵庄、下白等多个特色产业村,建成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54家,发展种粮大户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成功打造出禹州紫薯粉条、禹州带皮牛肉、禹州金银花、禹州粉条、禹州柿子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谋划实施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科技研发、社会事业等项目个,总投资达.9亿元,今年还将完成投资亿元。据了解,截至年底,禹州市已有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占比77%。
满目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可期——
生态引领:促进环境宜居
在外来者眼里,鸿畅镇李金寨村的景色算得上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美丽乡村画卷。
行走在李金寨村,山清水秀,干净整洁的排前道路、别具一格的游园广场、郁郁葱葱的花木果园、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构成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田园画。
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坡,乱石满地。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伟介绍,李金寨以前地处矿区,属于整体搬迁村。前些年,村“两委”最头疼的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村里还建起了3个游园、3个文化广场,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铺设了千余米景观路,并栽种银杏、樱花、海棠等进行绿化,穿村而过的小清河两岸种植油菜花60余亩,徜徉其间,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村“两委”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民风民俗等软实力的提升,探索实践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引导向上、向善、向好的文明乡风。目前,全村创建评选“五美示范庭院”户、“十星级文明户”余户、“最美家庭”16户,李金寨成了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庭院美、民风美的“五美”示范村。去年以来,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基层治理示范村”“省级森林乡村”等称号。
“村里能有这么大变化,都是近几年政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抚今追昔,李孝伟感慨。
今年初,禹州市又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宜居乡村建设。在巩固环境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据了解,去年全市新改农村户厕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已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8座;新增乡镇级“五美示范庭院”1.1万户;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测土配肥技术覆盖村达%;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88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面积1.75万亩。李金寨村、孙庄村、刘门村、吴湾社区获评河南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杨疙塔、土崛沟等16个村荣获河南省“千万整治”工程示范村;李金寨村入选“全省十大美丽乡村”;神垕镇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禹州市先后入围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名单。
群雁要靠头雁领,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
党建引领:促进治理提升
无梁镇曹楼村60多岁的曹明勋每天都要到村里的鱼塘边转几圈,看看塘里该不该投料,有没有杂物。“村里给我这个轻松活儿,一月能挣0多元。离家还近,能照顾老伴儿。”曹明勋笑容满面。
鱼塘是合作社的,曹楼村有股份,这都是村党支部忙前忙后操办的。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法说:“鱼塘规模虽然不大,却让俺村的一些弱劳动力轻轻松松有了收入,去年是第一年正式运营,除拿出价值6万元左右的草鱼给村民分红外,村集体也增收10万元左右。”一直以来,村里年轻人的收入主要靠经商、跑运输和外出务工,为了让留守的弱劳动力群体也有收入,解决年轻人在外创业的后顾之忧,年底,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原来废弃的水库进行修整,挖建了鱼塘,村集体以土地、基建入股,成立了禹州市常发水产养殖合作社,主要养殖草鱼,让村里一些弱劳动力干些协助看护、割草等轻松活儿。目前,合作社水域面积20余亩,年出塘草鱼4.5万余斤,主要销往郑州的水产批发市场。
曹长法还告诉记者,村里地处半山区,靠近山坡的“望天收”薄地有0多亩,种庄稼原本也没啥收成。年初,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将余亩这类土地流转到国储林项目。流转后,每年农户获得每亩元的承包款,村集体也增收八九万元,村里60多名弱劳动力也有了务工岗位。此外,该村借助致富能手,还申请建起了浴花加工厂等扶贫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弱劳动力就业机会。真真切切为群众着想,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大增、感召力极强,曹楼村近几年先后获得“许昌市民主法治村”“河南省健康村庄”等荣誉称号。
黄河介绍,禹州市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去年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基层治理凝聚力不断加强;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普及推广“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乡村治理举措,“一约五会”实现村级全覆盖,党员群众村务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深化“百名科级干部包百村,万名机关干部联万户”行动,今年继续派驻支驻村工作队、名党建指导员入村,帮助群众解“急难愁盼”;推进“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政务平台向乡村延伸,便利于民、服务于民;加快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发挥新乡贤在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村庄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