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傈僳族火草布走出传承新路云南网
TUhjnbcbe - 2024/8/24 17:03:00
少儿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disease/a_5770125.html
开着车一直驶向山的深处,一个转弯,溪水声传来,远处,散落在核桃林间的一个小村庄闯入眼帘。蒙蒙细雨中,石头房子、石头墙映入眼帘,充满浓浓烟火味的小院像藏着时光深处的往事,青叶胆、龙胆草蛰伏在角落,大片马缨花、南烛怒放,一湾清澈透亮的溪水,一岭葳蕤生长的槲栎,一些老得长出胡须的树......这里就是名叫三厂局的小村庄。据说一百多年前,这里有三个盐厂,一个保盐局,故名三厂局。当地傈僳族妇女几乎都会做火草布“我们这里的妇女个个会捻线,个个会织布,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金盏村主任罗丽琴介绍。罗丽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三厂局小组土生土长的傈僳族姑娘,母亲罗玉花,奶奶罗应珍都是织布好手,“奶奶77岁了,闲不住,还要帮着捻线。”罗主任说。火草是西南地区箐沟和山坡上常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的六七月份是火草最繁茂的季节。傈僳族祖先很早就发明了精湛的火草织布技艺并相传至今,民间仍然流传着“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衣穿”的谚语。用火草叶捻线正是采收火草的季节,罗玉花和村里的姐妹都来帮忙捻线。一寸宽六七寸长的绿色叶片,采摘回来,拿到金盏河中清洗,洗好的叶片必须在半小时后就开始捻线。“捻线是一个技术活,火草叶背面的这层白色的绒毛就是用来捻线的。”罗玉花边捻线边说:“我们从小就会了,我妈妈教给我,我又教给我姑娘。”只见她把叶片掐去叶尖,把露出的绒毛线头一搓,绒毛就裹成了线,这样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连结捻线,线越捻越长,再把线绕到线锤上,再一摞一摞挂在屋檐下风干。火草,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点火的草,但这样捻成的线不但不容易燃烧且有防火的特点。火草布是傈僳人独有的纺织技艺。制作程序复杂,织布工艺独特,要经过割火草、焐火草、捻线、晾晒、理线、漂洗、布织桩、纺织等20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其不同的工艺要求。编织时有两梭,一梭是麻线或棉线,一梭是火草线,相互配合拉好线,拉线方法的不同可以决定布料的单双层和长度宽度,往往一匹布长十多米,宽度可以放一百多股线。把这些线一对一对穿过织布机子,再把线的两端固定在柱子上,把织布机挂好就可以开始织布了。织成布后,巧手的傈僳妇女再将其做成衣服、褂子、腰带、挎包等。由于火草衣牢实耐磨,冬暖夏凉,祛病驱邪,成为三厂局人婚丧嫁娶必穿的衣服。火草布制作工艺的传承两斤火草一件衣,做一件火草布衣服要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火草衣柔软舒适,颜色素雅,深受人们喜爱。“现在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奢侈品,一件成品衣服在至元。”罗丽琴介绍。如今,三厂局火草织布已经成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也有了火草布技艺传习所,火草布纺织及相关饰品制作已经为村里50多户人家拓展了增收渠道,在三厂局,随意走入一户人家,你都可以看到火草布织布机,任何一家都可以拿出几套火草布衣服或者饰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走出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子。技艺得到发展,文化得传承,一针一线织就的火草布陪伴着一代代傈僳人走到今天,成为从原始社会走来的活化石。云南网记者杨苑通讯员李恵赟
1
查看完整版本: 傈僳族火草布走出传承新路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