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林地生态养鹅应该从林地条件养鹅的技术等
TUhjnbcbe - 2024/6/6 18:28:00
北京白癜风治好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鹅的生态放养一般分为育雏和放养两个阶段。育雏阶段一般在鹅舍内,饲养4周左右,等雏鹅脱温后视情况再到林地放养。林地生态养鹅应该从林地条件、养鹅的技术等方面做好准备。

一、生态放养的基本要求

1.对放养场地的要求

放养场地是林地生态养鹅的生活场所,选择得当与否,对养殖的效率和效益有很大影响。在放养场地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内容。

(1)濒临水源 鹅是水禽,具有喜水的天性,如果每天能下水1~2小时,有利于鹅的生长和体质的提高。放养场不宜离水源太远,附近最好有河流、水塘、沟渠和湖泊等水源,水面尽量宽阔,水流要缓慢,水深1~2米最好,以供鹅群在水上活动和配种。水源的水如果过浅,在炎热的夏季烈日照射后水温会过高,雏鹅、种鹅都不愿在水中活动,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配种;过深则不便觅食水中饲料。

(2)牧草资源 鹅是以草食为主的水禽,能很好地利用牧地,采食消化大量的青草,草质柔嫩,生长茂盛,有利于鹅的放牧饲养。林地生态养鹅是为了让鹅群能够从自然环境中多采食天然的野生饲料资源。一般育肥仔鹅或种鹅1天可以吃青草1~1.5千克。丰富的草源是林地养鹅成功的关键。如果养鹅场地上植被条件好,就能够为鹅群提供充足的野生饲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并能够提高鹅产品的质量。决定林地养鹅前要考察林地植被的密度和牧草的覆盖率和植被的种类。单位面积的林地生长的植被越多、地块覆盖率越高越好。

鹅生性喜食青草特别是鲜嫩的青绿草料,林地、果园中的天然生长的青草和野生植物等在放养一段时间后有时会来不及再生,造成青草短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林间、果园空地种植优质牧草,种草养鹅。

(3)场地面积要大 林地对鹅的承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林地、果园里鹅的放养量不能过大。如果场地小,饲养的鹅数量大,鹅活动空间狭小,不久就会把树林里的青草和昆虫啄食干净,此后单靠人工喂料则会失去生态养鹅的实际意义。

由于单位面积场地上饲养鹅的数量比较少,林地生态养鹅非常关键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大的场地。一般要求每亩地饲养鹅的数量不能超过40只,如果场地上植被生长不好,每亩地饲养鹅的数量不宜超过20只。

(4)环境条件 平原地区的林地、果园,应注意选择在地势高燥,平坦,较周围地段稍高、稍有缓坡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雨后泥泞,容易保持场地和棚舍干燥。低洼潮湿的场地,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鹅的体热调节,而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繁殖,对鹅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丘陵、山区林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的地方,坡面坡度不超过25%。还要注意地质构造情况,避开断层、滑坡、塌方的地段,避开坡底和谷地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放牧场地的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

放养场地除在丘陵、山区外,最好是沙壤土,透水透气性良好,雨后不会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生存和繁殖。

放养场地的位置要考虑饲料、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保证交通方便。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大型养殖场等污染源,保证防疫安全。

2.林地、果园的条件

(1)林地 林地中野生草菜、昆虫等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林下空间宽阔,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适宜林地生态养鹅。

①树冠及郁闭度 林地以树冠较小、林木稀疏、冠层较高(5米以上),树林郁闭度在70%左右,阳光照射地面面积在50%左右的成林较为理想,这样的林地透光通气性能好,林地杂草、昆虫丰富(图1-1)。如果树木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不利于鹅的生长。

图1-2 杨树林地养鹅

附近最好有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②树龄 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不宜选择处于苗木期的林地。小树苗栽种比较密集,树枝低矮,不利于空气流通,夏天不能遮阴避雨,对鹅的生长和发育也不利。林地以中成林为佳。成材林即将开始采伐,不宜用作林地养鹅。

③生态林带不宜养鹅 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由于地理位置、林地面积和形状等因素,不宜用来养鹅,否则影响林带作用和周边环境。在这样的林带里养鹅,鹅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生产性能。

(2)果园 地势高燥、环境安静、饮水方便、农药用药少、排水良好、无污染的果园都可养鹅。以干果、主干略高的果园为佳,核桃园、枣园、柿园、桑园等,这些果树主干较高,果实结果部位也高。苹果园、梨园、桃园、杏树园、橘园、李园、山楂园等,放养期应避开果树用药期,防止鹅农药中毒。

(3)不宜进行林地养殖的地区 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林地养殖。

二、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育雏结束后,肉鹅进入育成鹅阶段。育成鹅也称仔鹅、中鹅或青年鹅,是指自4周龄至10周龄或12周龄以内选入种用或转入肥育前的鹅。

雏鹅经过舍饲育雏和放牧锻炼,进入中鹅阶段,此时可以转移到林地进行放养,实行放牧饲养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

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精料,降低成本。

1.中鹅阶段的特点

此阶段鹅的消化道容积较雏鹅阶段大,食物消化力较强,鹅纤细的胎毛逐渐被换掉,进入长羽毛的时期,同时消化道容积明显增大,消化能力也明显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增强。此阶段是骨骼、肌肉和羽毛快速生长的时期,能利用大量青绿饲料。中鹅时期林地以放牧饲养为主,补饲为辅,充分利用林地放牧,促进鹅体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

2.生态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对林地进行彻底清理、打扫卫生与消毒。每批鹅饲养前,要对放养林地及鹅棚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除林地及周边各种杂物及垃圾,再用安全的消毒液对林地及周边场地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尽可能地杀灭和消除放养区的病原微生物。

(1)鹅棚舍的准备 鹅舍是为鹅群夜间休息或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鹅在舍内活动用的,要求能够挡风遮雨,防止其他动物进入舍内。可以使用简单的棚舍,也可以使用比较规范的鹅舍。舍内的地面要垫高,比舍外高30厘米左右,以保持舍内的干燥。地面铺设垫草或干沙土,并放置若干个栖架。鹅舍内有喂饲和饮水设备。

在鹅棚舍外运动场上搭设遮雨篷,防止下雨后料槽被淋湿,也预防鹅受雨淋。

(2)准备饲喂和饮水用具 饲喂用具可用料盆或料桶,用于补喂饲料,一般摆放在鹅舍前面的运动场。40日龄后,随着鹅的长大,食盆可逐步增多或加大。饮水用具可使用较大规格的真空饮水器,容量为5~10升。多数摆放在料盆附近,并把一部分摆放在林地鹅的放养活动范围。林地内至少方圆30米内有1个饮水器,供鹅自由饮用。

3.确定林地放养的日龄

雏鹅脱温后,可以开始到林地放养。但林地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否则雏鹅的抵抗力差,觅食能力低,容易感染疾病,成活率下降,并影响后期鹅的生长发育。并且放养过早时,雏鹅对林地野外天敌的抵御能力差,容易受到伤害。

决定鹅的林地放养日龄要从雏鹅的发育情况、外界气候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最关键的是外界环境温度。

4.转群

经过脱温和放养前训练后雏鹅才可以转群到林地进行放牧饲养。在转到林地饲养的前3~5天,在饲料中加入电解质或维生素,每天早晚各喂一次。转群前必须空腹方可运出。

转群要在天气晴暖、无风的天气进行,最好在早晨或夜晚进行。根据分群计划,一次性把雏鹅转入林地鹅舍。鹅舍一般不加温,但在寒冷季节,如自然温度与育雏末期的室温相差太大,一般超过3~5℃,会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应在开始几天适当增温。

从育雏鹅舍转群到林地放养,鹅的生活环境、饲料供给方式及种类等都发生剧烈变化,对鹅造成很大应激,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帮助鹅平稳适应新的环境,不致造成大的影响。

5.合理利用放牧地,实行分区、围网轮牧

(1)放牧地要求 中雏鹅放牧饲养早期,鹅日龄较小,正处于体格发育阶段,放牧时放牧区要有充足的牧草。牧草丰茂鲜嫩、未受污染、离鹅舍较近,放牧地块地势平坦,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加,可逐渐远离鹅舍。并在放牧的同时补饲一些全价配合日粮,以促进鹅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促进骨骼发育。根据牧草生长情况,每亩地可放养20~40只育肥鹅。如果利用人工种植草场,每亩地可放养80~只仔鹅。

(2)分区轮牧 无论是野生牧场还是人工草场,为了保证牧草的再生利用,避免草场退化,仔鹅在放牧过程中要实行有计划地分区轮换放牧。每隔15~20天轮换1次,以便有足够的青绿饲料。这样既节约精饲料,又能使鹅得到充分运动,利于鹅的快速增重。

实行轮牧要按照鹅群大小,划定固定的草地。划定每天放牧草地的大小,应根据草的生长情况和鹅只采食量来定。每只鹅每天采食青草数量为1.0~1.5千克。一般可以把林地用尼龙网分隔成5~7个小区,让鹅群在一个小区内放养2~3天,之后换到下个小区内放养。

(3)围网放养 林地养鹅,鹅在野外林地自由活动,通常要在林地放养区围网。

①作为区界 作为林地、果园和外界的区界,通常使用围网或设栏的方法,将林地环境和外界分隔,防止外来人员和动物的进入,也防止鹅走出林地。

②通过围网给鹅划出一定的活动范围 放养场地确定后,雏鹅刚开始放牧时,鹅需要的活动区域较小,也不熟悉林地环境,为防止鹅在林地迷路,要通过围网限制鹅的活动区域。随着鹅的生长,逐步放宽围网范围,直到自由活动。

③用围网分群饲养 鹅群体较大时,鹅容易集群活动,都集中在相对固定的一个区域,饲养密度大,造成抢食,通过围网将较大的鹅群分成几个小区,对鹅的生长和健康都有利。以50厘米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围网后,林地、果园、荒坡、丘陵地养鹅实行轮牧饲养,防止出现过牧现象。

④果园喷施农药期间,施药区域停止放养,用网将鹅隔离在没有喷施农药的安全区域。

⑤建围网方法 放养区围网筑栏可用高70~80厘米的尼龙网或铁丝网围成封闭围栏,使鹅在栏内自由采食。围栏要结实。在鹅舍前活动场周围设网,可与鹅舍形成一个连通的区域,用于补料,也利于夜间对鹅加强防护。

6.放养时间的安排

林地放养时间的长短随日龄增加而延长,直到过渡到30日龄左右可全天放牧。具体放牧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鹅群的状况、气候及青绿饲料等情况而定。天气暖和时早出晚归,天气较冷或大风要晚出早归,但要注意早上放牧最早要等到露水干后进行;否则,鹅只采食到含有大量露水的牧草会拉稀,影响到生长。

7.控制鹅群的大小

放牧鹅群的大小控制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鹅群的生长发育和群体整齐度,如果放牧场地较窄,青绿饲料较少,鹅群又过大,就会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根据放牧场地大小、青料绿饲生长情况、草质、水源情况、放牧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经验和鹅群的体质状况来确定放牧鹅群的大小。对草多、草好的草山、草坡、果园等,采取轮流放牧方式,一般大中型鹅种~只,小型鹅种以~只。利用田边地角、沟渠道旁、林间小块草地放牧养鹅以30~50只为一群比较适合。

8.放牧鹅的技术

(1)放牧训练 放牧前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归牧、放水、休息等。鹅的合群性强、可塑性大、胆小、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在鹅的放牧初期,应根据鹅的行为习性,给以相应的信号,调教鹅的出牧、归牧、放水、休息等行为,使鹅群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便于放牧管理。

在鹅群的放牧管理中,除了对鹅群的行为进行调教外,鹅群对信号和条件反射建立的程度有强弱和快慢之分,要使各种用途的信号达到效果,还需要培养和调教“头鹅”,依靠鹅群中头鹅的作用,只要抓住头鹅,其他鹅就会尾随其后行走、采食等,达到更有效地管理好放牧鹅群的目的。“头鹅”一般选择胆大、机灵、健康的老龄公鹅。为了容易识别“头鹅”,可在其背部上颜色或颈上挂小铃铛,这样鹅群也容易看到“头鹅”的身影或听到“头鹅”的声音,增加安全感,安心采食和休息。

(2)放牧方法 放牧初期,每天上下午各放牧一次,中午回棚舍休息。气温较高时,上午要早出早归,下午则晚出晚归。随着仔鹅日龄的增长和放牧采食能力的增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青绿饲料,晴朗暖和的天气可全天外出放牧,中午不再赶回鹅舍,可在阴凉处就地休息。遇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不足时要照常补喂青饲料。

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放牧鹅群常常采食到五成饱时,就感到疲惫,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仰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此时应及时将鹅群赶至清洁水源处饮水、戏水,然后上岸梳理羽毛1小时左右,鹅群又出现采食积极性,形成采食—放水—休息—采食的生物节律。如果草场附近没有水源,放鹅时要有拉水车,准备水盆让鹅饮水。

在水草丰盛的季节,放牧鹅群要吃到“五个饱”,才能确保迅速生长发育和育肥。“五个饱”是指上午能吃饱2次,休息2次;下午吃饱3次,休息2次后归牧。

(3)放牧鹅群注意事项

①放牧要固定专人,不能随意更换放牧人员,否则很难形成条件反射,不便于放牧。

②出牧和回棚时赶鹅速度宜慢,特别是对吃饱以后的鹅群。放牧地块小,草料多,鹅群要拢紧些。反之就要分散些,让鹅充分自由采食,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天气炎热要及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阳光照射。中鹅每次吃饱后放水,在天气较热时,如发现鹅烦躁不安,急促呼叫,应及时放水,也可每个半小时放水1次。

③放牧前对鹅群进行检查,发现病弱鹅要隔离饲喂、治疗。不要到疫区草地放牧。

④出牧与归牧要点清数目。

⑤50日龄以下的中鹅羽毛尚未长全,要避免雨淋。

9.补饲

仔鹅生长快,食欲旺盛,增重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补饲一定量的精饲料,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

开始放牧时,每次为七八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归牧前要让鹅吃饱。如果放牧吃不饱或当日最后一个饱未达十成饱,或者肩、腿、背、腹正在脱落旧毛、长新羽时,应给予补饲。收牧后喂饱过夜。

补饲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归牧后及夜间进行。放牧场地条件好,有丰富的牧草,采食的食物能满足生长的营养需要,可不补饲或少补饲。放牧场地条件较差,牧草贫乏,营养不能满足鹅的生长发育时,要做好补饲。

每天补饲的次数和数量,应根据鹅的品种类型、日龄大小、体重增长和羽毛生长、牧草质量灵活掌握。一般30~50日龄,每天补饲2~3次;50~70日龄,每天补饲1~2次。

补饲量:中小型鹅每天60~克,大型鹅每天~克。在接近上市前10~15天,如发现鹅只体形较小,更要加强补饲,增加补饲次数和喂量,每天3~4次,每只每天补饲~克。

由于中鹅阶段是羽毛快速生长的时期。在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鹅首先调动所有的营养,满足羽毛生长的要求,所以中鹅羽毛的生长速度是衡量饲养好坏的尺度。如果出羽速度慢,羽毛光泽度差、蓬松,说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低,应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饲料浓度;反之说明营养充分,中鹅的日粮应严格控制能量饲料原料的供给。一般以糠麸为主,适当加入少量花生饼或豆饼等蛋白质饲料。由于中鹅阶段,鹅既长骨架又长肌肉,为促进骨骼发育,防止脚软乏力,还应在饲料中加入1%~1.5%贝壳粉、2%骨粉和0.5%食盐。

10.光照

中鹅13周龄前采用自然光照,14周龄至开产前采用8小时光照,夜间舍内保持弱光光照,到产蛋前逐渐增加光照。

11.日常管理

(1)放养场地和鹅舍卫生消毒 在场地门口、鹅舍门口设消毒池或消毒用具。保持充足的消毒液,及时检查添加消毒药物。饲养人员进入鹅舍前更换专用洁净的衣服、鞋帽。鹅舍和场地每天清扫、消毒。

(2)细心观察,做好记录 每天注意观察鹅的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注意采食量和饮水量有没有突然地增加或减少。

平时注意观察鹅的粪便颜色和形状,一旦出现异常粪便,及时诊治。鹅入舍后可关灯静听鹅是否有甩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观察鹅群有没有啄癖现象;发现异常现象,查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注意把病弱瘦小的鹅只单独挑出来,分析原因,没有饲养、治疗价值的及时淘汰。

(3)环境控制情况 注意观测、记录林地环境天气,夜间鹅舍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保持料槽、饮水器等饲喂用具清洁,每天清洗、消毒,保证饮水器24小时不断水。注意随着鹅的生长加高料槽高度,保持料槽与鹅的背部等高,减少饲料浪费。

(4)科学接种疫苗,定期驱虫 必须制订科学的接种程序并严格执行,如小鹅瘟、鹅流感等都应科学接种。

林地养鹅还要定期驱虫。水草上常有剑水蚤,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应定期驱虫。绦虫病是放牧鹅群的常发病,预防可分别在20日龄和45日龄,用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毫克,拌料喂食。线虫病预防用盐酸左旋咪唑片,30日龄每千克体重25毫克,7天后再用1次,可彻底清除体内线虫。

(5)预防性用药 林地养鹅时,鹅易患寄生虫病、鹅霍乱等,应加强环境管理,保持饲养场地和鹅舍清洁,定期消毒,并注意药物预防。

(6)注意天气情况 林地养鹅一定要时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地生态养鹅应该从林地条件养鹅的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