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话说南丝路42丨德昌傈僳族和老城故事
TUhjnbcbe - 2023/11/1 21:42:00

话说南丝路42丨德昌傈僳族和老城故事②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德昌傈僳族,早期居住在“窝勒”(今攀枝花市郊)一带。清嘉庆年间,族人因战争逃往今米易、德昌境内。因交通不便和长期的“隐居”习惯,德昌傈僳族至今保留着许多旧时的传统习俗,最有名的就是“火草麻布”。

我在年成都首届非遗产节上,就听说了火草麻布。

当时,参加非遗展示的德昌傈僳族文化人李文华介绍说,每年农历六七月月,傈僳族妇女纷纷出门上山,采撷深箐里的野生火草叶,她们将火草叶片用水浸泡后,撕下白色绒膜,捻成火草线儿。

原来,居住在高山上的傈僳族人,祖祖辈辈依靠火草麻布遮雨御寒。这种火草麻布,是用火麻编织成的。火草,是德昌本地长的一种植物,叶子背面长有一层白色绒毛。人们从叶子上刮下绒毛,晾干,再将绒毛捻成细线织入麻布中,就叫火草麻布。火草麻布虽是一种麻布,但里面织有火草,质感柔软,穿在身上缓和舒适,被傈僳族人视为麻布中的极品。

以往,妇女们每到农闲时便要待在竹楼里,制作麻布,有一首火草歌谣很著名:“傈僳儿女们,六月好时光。火草叶面绿,背面白晃晃。叶儿闪悠悠,火草窝儿旺。六月不扯草,过时无用场?”这种麻布制作起来很复杂,从割麻、制麻线再到织布,有几十道工序,做一件衣服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很少有人能坚持做下去了。

傈僳族火草麻布还能坚守多久?听导游羊丁讲,如今,德昌金沙乡55岁的火草麻布领*人物李从会,仍带着一群人在传承其制作工艺。为了保护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昌县成立了一个火草麻布种植合作社,划了10多亩地种植火草和麻,合作社由傈僳族文化学者李文华的妻子熊国秀负责。“国秀老师组织人力种植火草与麻,目的是让制作火草麻布有材料可取,避免咱们祖先留下的工艺失传。”她说。

在金沙乡、南山乡,我注意到,这里的傈僳族男子多穿白色衣服,样式较简单;女性的服饰要繁复精致得多,年轻妇女头上通常包青布帕儿,身穿百褶裙。百褶裙的当家布料就是白麻布,是用火草麻布制作而成的。

羊丁指指自己身上的百褶裙裙边说,在德昌傈僳族,中老年人的服饰刺绣,明快古朴,年轻人的则鲜艳夺目,搭配精美,绣饰繁缛。“好看吧?瞧我这裙上的图案。三跳针、羊蹄叉、波浪花、八角花、树林、蝴蝶花、小狗狗,挑花、顺针、平绣、立体绣、乱针绣、贴布绣,啥子都有——快给你女朋友买两件带回去,她会很开心哦。”美女笑吟吟对一*头发小伙怂恿道。

德昌火草布的“衍生产品”是傈僳族刺绣,因为傈僳族刺绣大多用于火草布服饰。这种刺绣技艺,分布于县金沙乡和南山乡以及汉区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等。

作为古代南丝之路的重要驿站,德昌生产的傈僳刺绣经常随马帮走出大凉山,进入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东南亚国家。羊丁姑娘说,去年她和男友在越南芽庄游玩,看到当地人在卖傈僳族刺绣手帕。“当时好惊喜,抱住男友就亲吻。记得那是一条天蓝色碎花儿背裙,裙边绣着蝴蝶花儿和波浪花儿。这跟芽庄的大海背景倒挺吻合。男友当时就买了两套送我呢。”羊丁长睫毛下那双琥珀般的眼睛,闪烁出琼海般的澄澈。

傈僳族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时期的著述。时人樊绰在《蛮书》中称之为“栗粟”,认为是当时“乌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到明代,仍把傈僳看作是“罗罗”(彝族)的一个分支,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说:“栗粟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傈僳这一名称,上千年来沿用至今(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南丝路42丨德昌傈僳族和老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