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祁琦通讯员苏昊陈
年,来自藏族、哈萨克族、纳西族、拉祜族的4个民族童声合唱团,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上唱响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声合唱音乐会;
年,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联袂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以及来自蒙古族、傈僳族、彝族的三支“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边疆民族童声合唱团,呈现了一场载歌载舞的合唱音乐会;
年12月26日晚8点,“远古与大地”将继续唱响——由全新亮相的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原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演出团)带来品牌升级及更名后的第一场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由特邀指挥胡漫雪执棒,携手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飞越彩虹傣族章哈童声合唱团、飞越彩虹朝鲜族童声合唱团,还有11位来自傣族、朝鲜族和彝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红河滋养的彝族海菜腔,生于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民乐,以及从原始歌谣、古老传说孕育而来的傣族歌舞,将汇集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上,款款展现多民族文化的绚烂之美。
△音乐会海报
年,深圳音乐厅与深耕民族地区多年、为多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做出贡献的深圳公益品牌项目——飞越彩虹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携手共建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
三年来,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群众歌会、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首映礼展演,到受邀参演“流动的时光”——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邻家诗话”——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诗歌乐赋聆享会、和慧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等演出,孩子们每每登台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而融合我国多民族色彩的演出品牌——“‘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以我国丰富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从创作、选曲、编排和艺术效果的营造上匠心独运,在方寸的舞台空间展示出辽阔的想象。音乐会门票连续三年均售罄,还入选了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计划十个项目之一,是深圳市唯一入选的项目。
今年,随着合唱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音乐厅艺教版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合唱团梯队也在合理的规划下进行品牌分化——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中的演出团正式升级为“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为打造成国内一流童声合唱团队奠定基础。
本次将是“小金树”品牌升级后的第一场专场音乐会,期待孩子们的全新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团在品牌升级后便推出了首支单曲《翩翩少年行》MV,以当代少年儿童俱能感同身受的词曲旋律,将所有美好报之以歌。这首作品还获得了深圳原创音乐品牌项目——“鹏城歌飞扬”年第二季度十佳金曲,也将在本场音乐会中进行首演,展示特区少年的昂扬风采。
△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
本场演出还特别邀请了从教30余年的胡漫雪老师倾情执棒,热衷于民族童声合唱音乐的胡漫雪一直坚持定期深入民族聚集腹地采风与支教,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探索,对多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深入的理解,在呈现多民族音乐方面也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胡漫雪
作为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凭借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的不俗表现而备受瞩目,曾揽获世界合唱大奖赛青年组冠*、无伴奏民谣组亚*,第5届勃拉姆斯国际合唱节决赛总冠*,以及多届多项世界合唱比赛金奖等国内外赛事的荣誉。
本场音乐会,百合合唱团将带来《夏秋谣》《月亮婆婆》《花腰彝弦》《萤火虫之光》《滚蛋吧,病*》等动听歌曲,为绚丽的多民族特色增添属于深圳少年的靓丽。
△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
来自西双版纳的飞越彩虹傣族章哈童声合唱团和来自延边的飞越彩虹朝鲜族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将与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合作带来《阿里郎》《桔梗谣》《依拉灰》《阿卡拉》等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的音乐作品。
△飞越彩虹傣族章哈童声合唱团
△飞越彩虹朝鲜族童声合唱团
其中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盘索里与阿里郎传承人崔丽玲、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员咸金花、朝鲜族奚琴艺术非遗传承人金顺花、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短箫音乐”传承人朱贵花、朝鲜族长鼓演奏员徐亨虎、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横笛音乐”传承人太国、彝族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国勇、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石丽梅、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象脚鼓舞”州级非遗传承人岩坎逢、傣族章哈传承人岩旺、傣族优秀青年歌手岩万香带来精彩演绎。
在吉林延边朝鲜族,国风民乐十分流行,但与我们所熟知的古筝、二胡、洞箫和笛不同,在这里,传统乐器被进行了民族特色化的改良之后,成为了伽倻琴、朝鲜族奚琴、短箫、大芩,它们的声音悠远动人,富有民族色彩和表现力。
而朝鲜族的盘索里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出现于18世纪,演唱者一人在鼓手的配合下,仅用自己的歌声、说白、身体动作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可以出演有多种人物出场的情节复杂的大型作品,能够将音乐、文学、表演、叙事融为一体。
在《桔梗谣》和《阿里郎》这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中,来自朝鲜族的多位民族文化传承人将在天籁童声中加入民族乐器和演唱,为熟悉的曲调带来别样的风情。
△朝鲜族民族艺人
在云南省红河,彝族海菜腔十分流行,这是一种伴随着彝族尼苏人“吃火草烟”的习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音乐艺术。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清代道光年间,石屏的文人就在诗句中描述过这种音乐。海菜腔在民间习俗活动中流传至今,体现了彝族(尼苏)人的音乐创作智慧,展示了特定地域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
本场演出,邀请了许国勇和石丽梅两位彝族海菜腔非遗文化传承人,带来原汁原味的“彝族”特色。
△彝族海菜腔非遗文化传承人许国勇、石丽梅
谈及傣族,我们往往会想到灵动的孔雀舞、欢乐的泼水节,当然傣族的歌舞和器乐也是丰富多样,令人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
在傣族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生活中没有章哈,就像菜里没有盐巴”。章哈是兴起于15世纪中叶的一种结合了朗诵与歌唱的表演形式,保存了许多傣族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是傣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在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而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热闹欢腾的场景和热情奔放的情感在跳跃的舞姿中展露无遗,同样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傣族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将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上与合唱团的孩子们合作献演《阿卡拉》《依拉灰》等作品,展现热情奔放的傣族韵味。
△傣族民族艺人
除了音乐会,“多彩的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分享会将于12月25日在深圳音乐厅5楼小剧场举办,邀请了傣族、朝鲜族及彝族的民族艺人莅临现场,为观众朋友带来特色歌舞和民族乐器:傣族象脚鼓舞、傣族章哈、朝鲜族伽倻琴、奚琴、盘索里,还有彝族海菜腔将提前呈现,并为观众介绍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形成,让观众了解更多民族文化。
12月26日演出前,观众还可以在艺术空间欣赏到“多彩非遗,创新赋能”民族非遗创新精品展,从中体验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巧妙构思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千年非遗工艺的魅力,感受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