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畜牧科学院科研人员在观察繁育的牧草幼苗。(受访者提供)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江斌伟金少兵)6月5日,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赴天宫空间站。*4种牧草种子也借此机会开启了“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
“送牧草种子上太空,这在*畜牧业是首次。”*畜牧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郑文新说,*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首次开展太空育种实验,饱含着*和国家对*畜牧科技发展的殷切期望,饱含着中国航天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郑文新介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此次搭载的4种*牧草种子是*长期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的科学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分别为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和新草1号苏丹草。
据悉,它们作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项目中的“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搭载实验材料经历了层层选拔,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下,由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征集,*畜牧科学院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向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申请,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遴选,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的。
数据显示,*草原有8.6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7.2亿亩,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同时*盐碱土地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郑文新说,耐盐碱耐寒耐旱等植物既是*草原畜牧业、特色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对畜产品营养成分及风味构成有影响,也是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培育优质牧草种子,对于*发展畜牧业、开发驼奶等特色畜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研究实践反复证明,航天搭乘的空间诱变技术是创制农作物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途径。
郑文新认为,传统育种进度相对较慢,如能通过太空环境诱变作用,培育出更耐盐碱耐旱耐寒的品种特性,用来提高防风固沙力、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防治草地荒漠化,对*现代畜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也将造福周边国家甚至为世界草原生态优化作出贡献。
阅读延伸
为何选中*牧草种子上太空?
*此次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行实验的4种牧草种子有何特别之处?在太空育种好处有哪些?6月5日,*畜牧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郑文新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我们选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和新草1号苏丹草这4种牧草种子的主要原因,是它们耐盐碱耐寒耐旱效果比较好,且营养也有特殊性。未来,随着太空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盐碱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牧草生产、特色饲料和驼奶、羊肉等特色畜产品开发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同时,我们一直在做研究,有科研基础。”郑文新解释。
其中,骆驼刺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被作为防风固沙的植物种之一,对于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干旱荒漠农区绿洲的盐渍化及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此次搭载的骆驼刺种子,分别来自吐鲁番、克拉玛依和塔城。吐鲁番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骆驼刺自然生长区。近年来*骆驼奶、特色羊肉等产业发展较快,对骆驼刺等功能性饲料研究需求很多。
伊犁绢蒿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耐牧、寿命长、适口性好等特点,是防风固沙、水土流失和控制荒漠化的优良牧草,特别是冷季草地生长的重要饲草之一,其营养价值较高,耐牧性较强;阿勒泰的青格里绒山羊采食这种牧草后,羊肉略带中药的清香,还形成“苦山羊”区域品牌,在*建材集团等单位的帮助下已经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驼绒藜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生于戈壁、荒漠、半荒漠、干旱山坡或草原中。国外分布较广,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其当年枝及叶片等为牛羊驼马等各类家畜喜食。
新草1号苏丹草营养丰富,蛋白含量目前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草产量高,用于调制干草,青贮、青饲或放牧,是*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多年育种的科技成果。
*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世界上栽培的主要牧草大多在*都有野生存在,有良好的育种素材。
*畜牧科学院从事草食家畜及相关技术研究等,在绒毛羊等领域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其草业研究所拥有国家批准的第一批五个全国原种基地之一的驼绒藜等旱生牧草原种基地。
根据资料,从年起,我国科学家已经把多种种子送上太空,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红景天、铁皮石斛、五味子等。
实验证明,经过太空育种出来的植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力较强等。
这批牧草种子在空间站待多久?下一步将开启哪些实验?郑文新说:“这批种子会在太空停留一段时间。种子返回地面后,我们将开展发育实验、种植实验、分子育种、多层组学整合分析等相关实验。”
郑文新说,此次*牧草种子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赴天宫空间站,开启“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将帮助*畜牧科技工作者开启新的梦想之旅,翻开草原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