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农村,老农经常在生气的时候,会将没用处的人称之为“囊子”,将挥霍无度、不会过日子的人称之为“败子”、“稗子”、“败家子”。那么,这是什么由来?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真没想到,走访了很多50岁以上的老农,他们异口同声说:与水稻种植相关。
现在的商洛市,基本上看不到一块稻田,但是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金钱河流域、丹江流域和洛水周围,都有水田,一般种植籼稻。
在各个长一点的山沟里,也有冷水田,面积最小的只有一分地左右,大的也有30~亩连片的水稻种植区域,每年至收获一季水稻,主要种植粳稻和糯米。因为水田面积最多不超过总面积的50%,一般只占到粮食作物的10~30%之间,而且绝大多数山地居住的人群根本就没有水田,吃的都是玉米、土豆、小麦和杂粮,有水田的生产队就心理上感到优越性很高,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绝后。
种植水稻的农民发现,有两种杂草非常难以清除,而且危险性非常大,它们分别是稗子和囊子。
稗子属于禾本科稗科杂草,其幼苗与水稻从外形上很难区别,生长期与水稻完全吻合,也只有在抽穗期以后才能分别出来,与燕麦和小麦伴生一样。稗子属于野草,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即便是在抽穗期拔除,也会有一部分提前落到地块,第二年继续危害。
残留在地里的稗子,在水稻收获以后也会混杂在稻谷里,播种以后在育苗地和大田继续危害。
囊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目前很难说清,按照老农的说法,没有剥壳的稻谷播种以后就可以正常发芽、出苗、开花结果。而因为外力作用或者种子自身原因,在播种以前,外壳与种子产生了分离,大部分种子失去了发芽能力,或者发芽以后生长不良。
但是,总有一部分提前剥壳的种子会正常发芽、出苗,生长发育很正常,但是不会开花结果,或者能开花但不能结果。
农民认为,囊子的危害最大,看起来生长正常,但是浪费大量的水分和土壤养分,还会影响通风透光,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任何方法去除。
农民对于稗子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育秧过程中、取秧苗过程中、除草、施肥过程中及时拔除,如果细心,就可以减少危害。所以,当地农民以稗子替代“败子”、“败家子”,形容家有万贯,败子迟早会因为挥霍无度、不善于经营、沉溺酒色等败光家产。
商洛市对于囊子的意思包括很多,比如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将猪肉、粮食、中药材、祖辈传下来的传家宝便宜卖给别人;遇到别人欺负的时候,忍气吞声;在利益面前,总考虑别人等,也称之为“囊包子”。
实际上,老年人认为的败家子和囊包子并不见得全部就是没有出息的人,那些回乡创业者也常常被称为败家子,那些有修养、有涵养、一心为公的人也被称之为囊包子,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的人,他们才是农村未来的领头人。对此,各位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