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及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王斌(1987―),男,汉,湖南郴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应用经济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中国论文
摘要: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会加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本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对信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且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应积极实施基于预期损失原则的动态拨备制度。
关键词: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利润操纵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08年金融危机让金融监管者们意识到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或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因为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延误了银行损失的确认,同时导致了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判断缺乏准确性(Elnahass等,2013),这加剧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关于贷款损失拨备管理与银行信贷周期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表明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会加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如Laeven 和 Majoni(2003)考察了贷款损失拨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他们假设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影响银行贷款质量的波动,在变化波动过程中,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在经济下行期提取较多拨备导致贷款供给的缩减,进而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实体经济的周期波动。Bouvatier和Lepetit(2008)研究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对未来具有乐观预期,商业银行提取较少的贷款损失拨备,提供更多的信贷投放;相反在经济低迷期,商业银行因为要提取较多的贷款损失拨备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信贷。Gebhardt 和Farkas(2011)指出,由于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间没有计提充足的拨备金,基于已发生损失原则计提拨备会使银行高估其利润;同时银行将贷款损失留在经济下行期确认,在下行期大量计提拨备金,使得经济衰退期的利润更低,从而放大了信贷周期。国内相关实证研究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研究结论,如袁鲲和王娇(2014)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具有典型的“后视型”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段*山(2012)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金与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而间接验证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
虽然从理论上来看,按我国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计提拨备,将导致拨备计提的顺周期性。但是,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要通过实证来检验。本文将运用 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1.模型的设定
一些理论研究及实证检验(Lepetit和Bouvatier,2008)将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因素分为三类:非自由裁量因素、自由裁量因素及宏观经济因素。本文选取年末不良贷款率NPL及不良贷款率的增量(=)作为非自由裁量因素。这两个变量表示银行贷款组合的违约风险,理论上其系数均> 0。同时,由于贷款组合的系统性风险也与贷款规模相关,模型中引入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L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理论预期该变量的系数> 0。Bikker和Metzemaker(2005)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有利用动态拨备操纵利润的动机,以此减少盈余的波动性。因此,本文模型中引入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自由裁量因素,以反映银行操纵利润是否真实。如果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操纵利润动机,则理论预期该变量的系数> 0。已有的相关实证检验均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受经济周期影响(Pain,2003等),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给债务人的收入带来变化,进而影响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导致贷款质量受到影响,最终影响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本文模型中考虑用GDP 年增长率Y和全社会信贷年增长率W作为被解释变量来代表影响资产质量的宏观经济因素。理论预期这两个变量的系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