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京这个曾经的低收入村全员摘帽,人均收入
TUhjnbcbe - 2023/5/3 22:59:00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春天,孕育着希望。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白虎头村的村民看来,今年属于他们的希望更为具象:一粒粒播下的百合种子,一根根饱满的食用菌棒,一间间艺术气息的民宿酒店,寄托了山区农民脱低致富的美好期望。经过3年多改造,这个曾经的低收入村不仅全员摘帽,而且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榜样。

闲置民宅改造成“会呼吸的院子”,空气中有甜甜的味道。

植保所专家刘宇介绍栽培榆*菇的方法技巧。本报记者邓伟摄

让白虎头村挺起致富腰杆的,是全市顶级农林技术团队的科技帮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整合林果院、植保所、生物中心、草业中心、玉米中心等8位专家组建帮扶团队,带来最新成果,引种百枣园、营造观光梯田、搭建科技小院,将这里打造成三季有花赏、有景看、有果采的京西美丽乡村,彻底改变了白虎头村的落后面貌。

一堂枣树课结缘农科院

从北京城区一路奔西90公里,沿着蜿蜒的斋幽路盘旋而上,看到路边矗立着一幅白虎画像,就说明白虎头村到了。沿路眺望,村舍依山而建,梯田拾级而上,视野开阔、草木清新。

白虎头与隔壁青龙涧村合称“左青龙、右白虎”,本是个产煤村。上世纪90年代后期煤矿关停后,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山上的野枣树。

年,白虎头村的金丝小枣得了一种叫枣锈病的“皮肤病”,收成受到严重影响。村民一筹莫展时,在清水镇挂职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院研究员潘青华来到白虎头村讲了一节枣树课,从春天坐果期到秋天的病虫害,讲得深入浅出,详实生动。枣树课对症下药,村民掌握了预防病虫害的基本方法。

这堂枣树课让村民对果树专家很服气,这以后,村里人经常邀请潘青华来指导,从枣树剪枝塑形,到引种嫁接,“老把式”也心服口服。慢慢地,金丝枣的产量、品质都有所提升,村民的收入也有了些起色。

小村成了新品种试验田

年,白虎头村被纳入全市重点帮扶低收入村,因之前枣树课的结缘,市农林科学院全面对接白虎头村,系统整合全院的科技、人才、资源帮扶白虎头,并由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杰副研究员负责技术协调对接。

很快,市农科院就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系统调查,提出了盘活白虎头闲置农宅资源、林果及林下资源、生态资源和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备生态观光、康体休闲、文化体验等复合功能的“京郊最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并科学编制了《白虎头村全产业链农旅融合发展规划与设计》规划方案。

按照方案,市农科院首先选择在白虎头村尝试开展示范的产业是玉米,依托玉米中心技术团队,帮助村里引种了京科糯、京科甜、京科玉、京紫糯等甜玉米、甜加糯以及糯玉米品种。对此,村里不少人却心生疑惑,“玉米到处都有,种玉米能挣钱?”

正在大家将信将疑的时候,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眼看长势良好的甜玉米即将成熟,却被山里的野生动物獾给啃个干净,导致部分新种的玉米地颗粒无收。但即便如此,由于引种的品种是优质鲜食玉米,口感好而且价格高,在部分收成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一年下来,示范种植的60亩玉米还是为村里增收40万元,新品种玉米的香甜口感和可观利润让村民大开眼界:“原来玉米也有高端货!”

玉米小试牛刀成功,市农科院机关二支部又协调植保所刘宇团队推广林下食用菌,栽培榆*菇、平菇、玉木耳等品种,只需简单通风浇水就有可观产量,两栋大棚的年效益能达到8万元,成为村里新的农业增长点。林果院潘青华团队引进马牙枣、京枣31、红螺脆和嘎嘣脆等82个优良鲜食品种和6个观赏型枣品种,在白虎头村初步建立了“百枣园”。

农业景观引来投资人

在提升农作物品质的同时,市农科院专家进一步提出引种观赏草和观赏百合,营造村落田园景观。村民风言风语地说:“那些东西是徒有其表没啥经济价值。”一向佩服专家的村主任宋福强也有了顾虑:“地里的草都除不干净,还让我再种草?”甚至发生过一车观赏草种运到村里,村民让原车拉走的事情。

不过,在*杰和专家耐心的劝说下,村民最终还是同意在路边、回廊处种植了些紫叶狼尾草、拂子芒等观赏草品种。转眼到秋天,汽车驶过,轻风带着草丛随风摇曳,闲适的田园风光吸引不少市民来此观光留念,还有一些专业摄影团队到此采风。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一批社会投资者的目光。同道众仁公司创始人王凡特地把公司搬到了白虎头,利用几处闲置民宅改造成一座“会呼吸的院子”,不仅把房间布置得充满艺术气息,而且餐厅的食材还充分利用周边的农林果实,进一步带动村庄农业产业。

看到家乡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宋立宝回来了,40多岁的他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这些天,他正和其他十几位村民一起,在梯田上一垄垄犁地,撒下充满希望的百合种子。

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在市农科院专家看来,这些变化依然不够,培育村庄的持续造血能力才是关键。于是,市农科院和白虎头村分别出资20万元,在村庄打造了一处科技小院,潘青华研究员等8位技术专家作为驻院团队,在村里建立试验示范责任田,每两周一次到村里讲知识、送技术,与村民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打造一支“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科技小院分为咨询区、会议区、办公区、生活区、室外展示区五大部分,提供了甜度分析仪、称重器等简单的仪器,以及一些农业生产科普读物,村民带着问题来这“寻医问诊”,专家第一时间做出解答,还会定期举办“白虎头乡村大讲堂”。

如今,白虎头村不仅仅完成了自我蜕变,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脱低致富先进村,依托科技小院专家技术团队的科技力量,白虎头村未来将持续在新技术、新品种上引领示范,带动林果、林下、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到时候,村民就是想不富起来都难。”宋福强说。

(原标题:引种百枣园,栽培食用菌,营造观光田……

农科院进村白虎头“抬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云柯

流程编辑刘伟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这个曾经的低收入村全员摘帽,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