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写作练习课丨你想不想把散文写到完美
TUhjnbcbe - 2023/4/15 17:38:00


  者:满一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徐志摩有一个观点,要把散文当成散文来写。我个人的理解是,要尽一切可能达到完美。“文章是要这样写的: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他说,世界上有一些著名作家,“他们把散文做成一种独立的艺术。他们是魔术家。在他们的笔下,没有一个字不是活的。他们能使古奥的字变成新鲜,粗俗的(变成)雅驯,生硬的(变成)灵动。”


  哪位写作者不想把作品写得完美?


  再问一句,哪些作者哪些作品达到了完美?


  战国时期,庄周《秋水》的思辨程度是完美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的说理方式是完美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事写景是完美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唐朝,刘禹锡《陋室铭》的情趣和语感是完美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于完美,我们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它是在漫长时间里变化的一个概念: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完美,后面的时代总会超越前面的时代。这不奇怪,随着人类社会进展,思维和语言更好了,社会变化、人的变化更多了,让后来的写作者受益更大。


  比如宋代的苏东坡,与他的文学前辈相比,他的完美是一种超越的完美。在《赤壁赋》的结尾,他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爻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引出苏东坡,就要说到关于完美的第二件事,也是我们要知道的,它要依赖于写作者思维和语言的悟性。


  苏东坡是“把散文做成一种独立的艺术”的第一人,他是纯粹的东方人气质,知道人的生命是永恒精神在刹那间的表现,于是不悲不喜,自然流露,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这样的苏东坡,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体现在他的许多散文名篇。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说的两件事,其实都很重要。


  一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完美,后面的时代要超越前面的时代。你的散文写作,应该而且必须超越你的文学前辈,才有可能谈到完美,否则免谈。


  二是完美依赖于写作者个人思维和语言悟性,还有对人生的感悟程度。写散文的你,在这方面一定要争取做到最好,才能达到完美,否则免谈。


  当然还有第三件第四件,我们不必着急,先做好一两件事也可以了。


  徐志摩提倡写散文要用“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一般来说,我们在这方面寻找成功的范例,首先会注意到提倡者本人,看他有没有那样去做。


  “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在远处有福的山谷内,莲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乱石间跳跃,牧童们,有的吹着芦笛,有的平卧在草地上,仰看交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的稻田中缥缈地移过。在远处安乐的村中,有妙龄的村姑,在流涧边照映她自制的春裙;口衔烟斗的农夫三四,在预度秋收的丰盈,老妇人们坐在家门外阳光中取暖,她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儿童……”


  这段文字摘自徐志摩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他去了北戴河,却因为左眼发炎,只能坐在远处看海,也看陆上的景色。如果我没记错,他去海滨那一年27岁,留美留欧回来,当了北京大学教授。他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有时他把学生带出大学课堂,在春天的暖风里,在阳光照耀和金丝雀飞舞的草坪上,讲授英国散文和诗歌作品。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朋友看待,在除夕夜带上好酒好菜,到破庙里与乞丐们一起过年。所以这样一位作家,出于他的性情,与山谷和村里各种人物息息相关,懂得他们的快乐和美感。而这一段激情荡漾又宁静和谐的意境,在语言上达到的完美程度,在年代还看不到第二个范例。


  徐志摩在这篇散文里写道:“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时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里埋着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的利刃,炮烙我灵*的烈焰,摧毁我灵*的狂飙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他坐在看得见海的地方,海风在吹,他的冥想飘飞。他想忘却一切,像他说的,只是在散文里忘却一时。而这大约二十件涌上心来的事物,却是他写这篇散文之前想的做的事物,是他的自我写照。他是一位心灵丰富的青年作家。就像梁实秋说的,一个人的内心有充实的生命力,笔锋上的情感才能逼人而来。


  徐志摩说他做文章好比跑野马,一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差不多没有一篇文章不跑。


  “他的跑野马的文笔不但不算毛病,反觉得可爱了。我以为志摩的散文优于他的诗的缘故,就是因为他在诗里为格局所限,不能跑野马,以至不能痛快的显露他的才华。”梁实秋还说,“志摩的文字无论扯得离题多远,他的文章永远是用心写的。……看他的《自剖》和《巴黎的鳞爪》,选词造词,无懈可击。志摩的散文有自觉的艺术。”


  另一位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作家于赓虞,对完美的文学风格也有独到论述。


  “我们知道风格就是文字的风采、神韵、形式。而这风采、神韵、形式之中就蕴藏着作者生命的影像。这种内质与形象是不能分离的,所以单是文字不足以表示风格的特色,单是生命的神思,而所寄托的形象也不能表出它的容态,”他说,“我们又知道文字是死的,而情思是活的,以死物来表现灵感,无人不感觉困难,惟天才者能战胜此种难关。志摩文体的风格所以能做到前无古人、雄视一世的原因,就在他的灵活、巧妙、善变的笔调中,有着生龙活虎一般的神思。”


  他们说得对。


  一般美文只有外在美感就行,但真正完美的散文,必须有作者内在生命力的神思。

丨审核:杨月

丨复核: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为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周报,每期16版,设有Z世代文学、对话名家、文学评论、当事人说、志愿文学、我的亲朋、大美河山等板块。

来稿字数不限,视频、漫画、摄影作品等也欢迎,因为我们有容量无限的新媒体平台:中国青年报App创作频道。题材不限,因为我们不想限制你的想象力。年龄不限,因为青春不老。

欢迎文、图、音视频投稿:zgqnzjb

cyd.cn

审稿周期:两至三个月。

订阅《中国青年作家报》,请联系毕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练习课丨你想不想把散文写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