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处,那硬朗的生命姿态 [复制链接]

1#

编者的话:

今年初,从万岛之国的菲律宾传来喜讯——我省果洛籍著名摄影师图登华旦荣获“全球华人摄影十杰”,属从青海走出的获此殊荣的第一位摄影师。一时间,省内外摄影家热情评论:他获得这个摄影大奖,不仅介绍了果洛,宣传了青海,更为果洛乃至青海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登华旦,国家高级摄影师,当代藏族著名资深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青海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青海生态摄影协会副秘书长、青海野生动物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其擅长生态、民俗、风光、地质等摄影题材,余幅摄影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大型影展和影赛中获奖,其部分摄影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影展,并发表于《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国家地理》等刊物。

图登华旦的摄影作品,色调明快,意象高远,蓝天、雪山、荒原、星空、生灵……这些事物一旦组合,就为观赏者提供了一个寥廓苍茫的审美环境。在此背景下,地球第三极所展示出的硬朗的生命姿态,又使观者将各自情感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级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中国诗学中所谓“神与物游”、“景乃诗之媒”的最佳佐证。

当这样的作品横陈眼前,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这便是图登华旦摄影作品带给我们的最大震撼。

身处草原腹地的摄影家图登华旦先生,多年来爬冰卧雪,坚持用手中相机来记录和反映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建设和保护那一方高天厚土而献上了一颗赤子之心。而今,他依然默默坚守在草原腹地跟踪拍摄,但他镜头里的高原生灵,却通过不同媒介出现在世界的眼前,他的作品,近年来更是荣获30余项世界性大奖,有些作品还被各国自然或艺术基金会收藏。

我们相信,这是图登华旦在艰辛付出后得到的生命华彩,这,也是我们高原人值得珍存的一份荣耀。

《白唇鹿》系列摄影作品,是图登华旦历经数年多次深入三江源核心腹地的青海、四川等地拍摄而成。本报今日特精选部分珍贵的数码影像作品,与读者共享,旨在呼吁大家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美好的大自然。

隐士

摄影家图登华旦

情意

晚归

凝神

雪野

涉水

归路

休憩

回眸

白唇鹿专题简介

白唇鹿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为大型鹿类,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其主要特征为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皮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及下颌显白色,故称白唇鹿。白唇鹿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名录加以保护。

白唇鹿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它们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白唇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等五个省区。

白唇鹿喜欢在林间空地和林缘活动,嗅觉和听觉都非常灵敏,由于蹄子比其他鹿类宽大,适于爬山,有时甚至可以攀登裸岩峭壁,奔跑的时候足关节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这也可能是相互联系的一种信号。它还善于游泳,能渡过流速湍急的宽阔水面。

白唇鹿群体通常为3-5只,有时也有数十只、甚至也有-只的大群。群体可以分为由雌兽和幼仔组成的雌性群、雄兽组成的雄性群以及雄兽和雌兽组成的混合群等三个类型,雄性群中的个体比雌群少,最大的群体也不超过8只,混合群不分年龄、性别,主要出现在繁殖期。白唇鹿夏季基本上在高山草原上度过,冬季要避开积雪多的高山草原而向灌木林移动,但由于青藏高原草场的近80%是牦牛、绵羊、山羊的放牧地,所以为了避开与这些家畜和牧民的接触,白唇鹿出现了季节性移动,来到家畜到不了的海拔米以上甚至更高的地域,以及湖中的岛屿、被湿地包围着的地域以及悬崖上的草地等地方。

冬季,它们则迁移到海拔较低的草地。它的食物主要是草本植物,特别是草熟禾、苔草、珠芽蓼、黄芪等,也吃山柳、高山栎等树木的嫩芽、叶、嫩枝和树皮,食物种类多达80种以上。主要在早晨和黄昏时觅食,也有舔食盐分的习惯,尤其是春季和夏季。它在野外的天敌有豺、狼和雪豹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