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是我父亲Forward(佛卧德)。我父亲是刘鹗曾外孙,刘鹗第四子刘大绅外孙。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罗振玉之长女罗孝则,是我父亲的外婆。我父亲分别从学于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学士双学位并法学硕士学位;长期躬耕于国家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对外关系、教育教学等领域。
原文如下
祭词(佛卧德执笔)
心存悲痛,墨洒真情。道先祖语丝惆怅,念故人虽去犹忆。不再时空留忧伤,清泪两行表思念。悲莫悲于死别,痛莫痛于凋零,哀莫哀于亲丧,苦莫苦于子孙。呜呼!
天胡不吊,夺我贤慈!竟使晚辈悲痛哀苦,至于此极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先祖们,流芳千古!吾辈一唱于外,彼必响应于内矣。智慧入肝胆,七分化为月光,二分啸成剑气。吾辈崇望先祖走过的丰碑,迈过豪步,诧那巍巍的正气侵入我们胸怀。痛念至此,百身莫赎。呜呼!
吾辈先祖父母一生,为子孙服劳,为国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极美。吾辈不能于伤悲之际,毕忆无遗。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自此益难为怀矣。吾辈更痛心于指胸难过之语,吾辈尤痛于易箦之顷。从此抱恨终身,不知生存于人世,复更有何意趣耶?呜呼!
其惟勉图报亲,藉慰地下之灵,未减吾辈罪孽于万一,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先祖有灵,鉴斯哀忱。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先祖留业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教诲不到,书成谁与?吾谁与归?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鸣呼!
先祖知吾辈谨慎行之,故临崩寄吾辈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祖之明。不效则治吾辈之罪,以告先辈之灵。目尽青天怀今古,墨子上天,蛟龙入海,天眼窥测,太湖之光;吾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励志前行,砥砺奋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膺充天下,志在万里。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容常人不能容之事,忍常人不能忍之情。
吾辈,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先祖且去,汝其勿念!
正文
刘鹗原籍镇江丹徒,因家贫在镇江没有产业,曾祖刘克嶷、祖刘文寿先后成进士后,一直以官为业,全眷随任,因居官清廉,亦无力置产。后由曾祖母将数十年积蓄的“汤沐钱”(按清制命妇有“汤沐钱”,俗名花粉银子,四品以上月银四十两)共有几千两银子,于同治五年()和同治十年()买得淮安高公桥西街廖姓的房子(原为明代漕运总督朱大典宅)和一些田。这就是刘鹗之父刘成忠(子恕)公于光绪三年()解组归里,卜居淮安之所。
光绪十年()刘成忠病故,此间未曾修缮过宅院。由于刘鹗从小随父读书,以后较长时间在外,一生中在家时间不长,故居一直由其兄刘明远(味青公)及他的长子刘厚广(伯宽)居住。
刘鹗故居是一个拥有一百四十余间*配套房屋组成的大宅院。现依故居的组成,按正宅、花园、后宅、西宅由外而内,由南而北,现分别介绍:
一、刘道台府第
先看高公桥西街中宅(或称正宅)的大门对面,竖有一座大影壁,正中上方有一长方形的小匾,直书“凝祥”二字,系刘梦熊(字味青、刘鹗长兄)所书,影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堵矮耳墙。东耳墙之东盖了三间平房连同大部分土地,给了侍候子恕公夫人(刘鹗母亲)的潘得胜。再东面还有一小块土地又在上面盖了三间平房,是给世仆李贵的。正宅大门两边的墙,用水磨青砖、白灰嵌缝砌成。两扇黑大门白天一直开着,大门槛是一大块青石做的,比较高;对着大门是六扇白色屏门,中间两扇也是一直开着。在它的上方悬着一块书有“太史第”三个大字的金匾,笔力雄浑,也是味青公的手迹。左边白屏门上贴有一张直书“丹徒刘寓”四个字的红纸。过道上空天花板中间吊着一盏门灯,两边耳墙挂着小方罗底砖,在耳墙的下方两旁各放一条大门凳,地下铺的方罗底砖。这就是正宅的起点。淮安人当时都称之为“刘道台家”。
二、宅边环境
沿着大门水平向西,是一排坐南朝北的四间房子。紧靠大门的一间是门房,往西三间是轿厅。中间是个大院子。大门北对面是一堵白粉墙,名叫“影壁”。墙正中偏上的地方,是个圆形的砖雕,中间镂着一条龙,那龙头延伸在外。圆框边都以“×”字镂成。在这影壁西突出约一公尺的地方是三间朝堂(或称暖阁),向南的一面是该宅正门(或称二门),门墙也是水磨砖砌成的。门口左右是一对白矾石飞出来的石鼓,上有三只狮子盘一个石球的浮雕,两扇黑漆门上各装一副铜环(或称云板),其西侧有专供女眷出入的便门。此间向北的一面也是六扇屏门。它的两旁房间向北的一面,一律是落地长格扇。外面是用方麻石铺的院子。院子北面就是现在作为刘鹗故居的主体原画杉大厅。
重檐飞甍,青砖黛瓦,兽头滴水,山墙檐口,各有砖雕。厅内向南的一面是十八扇高大长格扇,门槛较高,前卷后屏。中间竖的柁梁绘有彩色图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大梁上挂着三个红漆描金的诰封盒子和每根椽子都是“画砂”(所谓“画砂”是将每根椽子及前卷先打肤色粉底,再用硃笔描出自然木纹)。
记得在我(刘德馨)十六岁那年()冬,适逢外公叶玉书七十大庆,先父母在此厅为其祝寿,席间堂舅叶慕良指着画砂说:“我见过淮安丁何韦许四大名门的大厅,虽然高大;近代秦(少文)沈(京似)张(翰仙)蒋(叔能)等家大厅,也很宽敞精致,但都不是‘画杉’。”于此可见,“画杉”在当时的豪华及其艺术价值了。从二门朝堂中门大开,直到后堂,非常深邃,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不愧为明代漕运总督朱大典的官邸,淮安无出其右。那东边花园,一池清水停泊两条石船,不独淮安绝无仅有,大江南北恐亦少见。
三、世仆李贵
关于这大厅,世仆李贵说过:“当初老太爷(子恕公)和大老爷(味青)、二老爷(铁云)先后在此会客。……到了夏天把这厅的长格全部下掉,上半安竹簾,下半装栏杆,爷们可从花园书房来此会客、纳凉。”
大厅屏门后的夹弄东山墙有一门,通花园书房。夹弄正中北面有个印方门,装有四扇小屏门,出印方门便是厅后的院子。院子正中是三间坐北朝南的穿堂楼,院子东边是两明一暗的厨房,院西是两明两暗的下房,明间是女佣住的,中间是过道通火巷(穿过火巷可通刘鹗原配王氏夫人的院子)。院子的东北和西南角各有一个小花圃,分别长了几棵美人蕉和一片风尾竹,穿堂楼下,南边是六扇长格,北面是六扇大屏门。天花板也是彩色图案。东西两头房的山墙都挂着小方罗底砖,窗子上半是吊窗,下半是固定的大玻璃窗,屏门后的夹弄可登梯上楼,东侧可进东头房的后门。夹弄正中又是六扇长格,对面便是堂屋大楼。其中间是院子,由二层台阶进入走廊;正中八扇长格,东西两头房上部都是吊窗,中部是固定的三整张大玻璃窗,下部是窗台。
东窗外有棵垂丝海棠,高达丈余,真是“三月花开满树红,霞光夕照云雾中。”树旁还:有“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点缀其间。堂屋西侧是三间厢楼,楼下有三个门,南通火巷经大厅西侧耳房直达女客出入的门;西经曲径通往水井和后宅;进东门可登梯上大楼的走廊。这三间大楼的南面,一律是长窗,当中一间还有碧纱笼,墙上都有摸壁板。每间北面都有两扇大玻璃窗。厢楼是串楼,由南间转东,便是穿堂楼,该是个大统间。
据李贵说:“老太爷(指成忠公)在世时,这楼原是藏书楼,不用间板,而以书箱代隔。收藏古书很多。”
民国十八年()周峋芝先生(周恩来的堂伯父)曾住此宅,并在朝堂当中的屏门上留有用隶书写的一幅对联:
“世守莲溪爱莲说;家传甪里采芝歌”。
周迁往扬州后,我们搬到此宅居住。这时,楼上连个书箱影子也没有见到,收藏的那些古书早已换了主人了。
四、一城山色半城湖
再看花园部分:从正宅大门院子东角门进去(也可从正宅大厅的夹弄进去)便是花园,进入角门,脚下便出现一条长廊,它是沿着坐西朝东五间水榭的外边延伸的。南可通到司阍人张顺所居的小白屋,北通蝴蝶厅后的堂屋。廊之东是个大荷花池,池北是条头西尾东的石船,取名“海渡杯”,与其相连的又是一条头北尾南的石船,取名“银汉浮槎”,在“海渡杯”之北是两座假山。写到这里不禁联想到《老残游记》中所写的那个花园,其实就是我们家这个花园。
铁云公写道:却说老残的家,本也寄居在他姊丈的东面,也是个花园的样子,进了角门(就是正宅大门院子东角)有个荷花池,池子北面是所船房,名曰“海渡杯”。池子东面也有个船房——面前一棵紫藤,三月开花,半城都香——名曰“银汉浮槎”。池子西面是一派五间的水榭,名曰“秋梦轩”。“海渡杯”北面,有一堂太湖石,三间蝴蝶厅,厅后便是他的家眷之所居了。老残平常便住在秋梦轩里,无事时,或在“海渡杯”里着祺,或在“银汉浮槎”里垂钓,倒也安闲自在。
五、秋梦轩
据李贵说:“二老爷(即刘鹗)在淮时,喜欢住在‘秋梦轩’书房里,还听他老人家说过在这儿梦见过阎罗王呢!”由此可见,铁云公借老残笔下所写的景物,确属写实,虽非全貌,然已勾勒出精华的所在。从全图来看,可以一目了然了。
所谓“秋梦轩”,它的当中一间,是楠木落地长格,其他四间上半是吊窗,中部是固定的大玻璃窗,下部是披水板,漆的都是荸荠色。屋内南二间为统间是书房兼卧室,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四周还有摸壁板;北二间的装修也是如此。惟最北一间西壁有一门,可通中宅大厅的夹弄。轩外走廊沿荷池的一面,是一排飞来椅,坐在椅上,正好看到池中金鱼游来游去。荷花池东面还有个曲尺长廊,不过没有飞来椅的设置。所谓“一堂太湖石”,是包括东西两座假山和当中一平石板天桥。假山西还有一支高出屋面的石笋,名“百果峰”。石笋北面有棵金桂,还有一棵紫荆。假山北面是棵金桂,不仅“三月花开半城都香”,其实金秋季节,也是满园飘香。再往东是一大棵紫藤,也就是铁云公笔下“银汉浮槎”前的紫藤。
六、亭台楼榭
所谓“海渡杯”石船,它头对秋梦杆的中门,可以从此下船;它的中舱比较宽敞,南北都是冰片梅的窗棂,当中嵌玻璃窗。南窗下是一张金丝楠木的象棋桌子,桌面嵌一块完整的黑大理石的象棋盘。北窗下同样是一张金丝楠木的桌子,不过桌面嵌的是已断成二块黑大理石的围棋盘,算是围棋桌子(这张桌子现存天津胞弟刘森处)。西面是一张琴桌,东面是一张木炕。往东从船梢可下“银汉浮槎”石船,形成一个自然的曲折。
所谓蝴蝶厅,是在假山院子北面三间朝南歇山式建筑。东西向南两角的屋檐低垂,形如蝴蝶翅膀。下面基石高出于院子三层台阶,从长廊上去是走斜坡连该厅的走廊,由走廊正中进内,北面是六扇高大的屏门,屏门前是一张大条几,条几两头各放一个白底蓝花的落地大花瓶。东山墙有个月洞窗,屏门北面有个小倒座,状似蝴蝶肚子,这倒座有个小印方门。出印方门便是个大院子,当中是石板甬道,甬道两旁各有一个大花台,花台上种的是从河南带回来的牡丹与芍药,花有碗口那么大。东花台之东还有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和菊花。
所谓“家眷之所居”,便是面对蝴蝶厅那六间朝南的堂屋。它的门前有一排走廊,可与从角门进来的长廊相衔接。正中堂屋三间,中一间是客堂,条几上供的尽是祖宗牌位。最左是个大龛子,而铁云公却是一张照片,在我们迁出花园时由大缙叔祖(鹗之三子)请去供奉。最末一位便是适庄三姑老太太的没有罩子的“*独子”。牌位上的字清晰可见,原文是:“三姊适庄之位”。下款是:“胞弟梦熊、梦鹏立”(即昧青、铁云二公)。
这是淮安亲友目之为怪者之一。按当时习俗是“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所以他们问:你们家的姑太太已是庄家的祖宗了!怎么你们刘家还供奉(这个故事曾载于四川人民出版社《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我的回忆》中)。
客堂东西两间一样宽大,不过东间还存套房,套房之东还有两个小套间。东西两头房和套间的南窗相同,上半是四扇向内开的长窗,下半是披水板的窗台,而那两小套间则是落地长格。这六间堂屋,以供祖宗牌位的客堂为中心,东多西少,并不对称。尤其别致的是套房里东北角有一门,门外还有个院子,院子里是个小花圃,有金桂银桂各二棵,还有几株梅花和几株枇杷,秋日推窗,桂香四溢,冬天雪压红梅,凌寒怒放。又是一番景象。
再看蝴蝶厅歇山墙下折转的长廊(也就是中宅厨房的北山墙),相连处是两间朝东的小楼,楼下是适包二姑老太太住处,她是刘鹗的二姊。据《刘鹗年谱》(齐鲁书社出版、蒋逸雪先生著)载:
鹗四岁即从包氏姊识字、诵诗。题旧诵诗本云:“阿姊停针每见怜,小时指授绣灯前;而今此本犹传世,回首沧桑四十年”。
与小楼相连的北面是三间下房。当时女佣住南一间。中间是直对这堂屋的走廊,北出长廊向左即该宅的厨房,沿厨房北山墙向西(即中宅大楼后面)是个后院。院北有~棵银杏树,高达数丈;南边有一棵桑树,亦高二三丈。这个后院西侧是花瓦墙,西南有一小角门,出门便是后宅了。以上就是花园的全貌。
(上集完)
本文作者:未卜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原文作者Forward(佛卧德)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骚年!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人生不是来换人民币的,人生是来发挥自己的。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已错过了春天,那么夏天、秋天和冬天里将会有机会和时间。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骚年!
“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谢谢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