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息县植物之敢与芦荻相媲美,甜根子草蔗同缘 [复制链接]

1#

我这个人缺乏社交能力,也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东拉西扯、家长里短上,从来懒得串门,不想在家里待着的时候,去田野和河边游荡是我最开心的时光了!这里你可以见到很多熟悉的朋友,每棵小树,每株青草,每朵小花我都试图找出它们的名字,从陌生到熟识到一见展颜、偶尔轻笑,你不用担心跟它们相处时哪句话说错了,不用拘束遵守什么样的礼貌,不用掩饰你的喜乐悲思,你可以有一句没一句浅语轻言,可以倚卧在一个松软的草丛,可以随时开始一段毫无来由的幻想!突然想起了童顽时我也是经常这样一个人游荡在野外,脚步轻快,或者成为吃货,寻马唐而吮,遇龙葵而食,翻野菱而嘬,拔鸡腿(翻白草)则餐。要是有甘蔗地我可能也会钻进去祸害一两个,不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些黍亚科的高大禾本科植物比如高粱,玉米都和甘蔗长得一模一样,除了把高粱当做甘蔗,啃过一次后再也寻不着了。

我的记忆中初中以前是没见过现在充满大街的黑皮的甘蔗的,老家的集市上,秋冬时分,常常看见村民用架子车拉着或者干脆用扁担挑的像竹子一样的植物,人们把它叫做甜杆子,拉到集市上的甜杆子被拦腰扎成X形,或直接靠在架子车上,分成大中小出售,那时可没像现在市面上的甘蔗还给你削皮,人们买来总是撇断稍子,折成几段放在筐里挎着或者小孩直接扛回,当成每天的零食。

?

小时候的甜杆子真甜啊!它比现在的甘蔗的韧性要大一些,经常会撇不断弯折着,我眼馋着甜杆子撇不断时流出的汁水,总有把嘴巴伸去接着的冲动,母亲买回来的折成几段的甜杆子,我也总是从皮啃起,每一口嚼得干柴一样才吐掉,那种甘甜从眼里甜到下巴,从牙齿甜到胃肠,嘴边腮边沾满的是甜杆子外层的黑色和白色的蜡粉。

这种青色的甜杆子的学名为竹蔗Saccharumsinense(sinense是中国的意思,所以竹蔗也叫中国竹蔗),禾本科黍亚科甘蔗属高大草本植物,高2-4米,20-30节,节下被蜡粉。大概以前看到的竹蔗是不施肥料的,像竹子一样节间的直径大都小于节的直径,竹蔗接近根部的糖分大于上面的稍子。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我喜欢从稍子啃到根部,《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这位东晋的画家大概和我一样的偏好。从小不知道“稍子”的意思,总以为竹蔗上面叫“甜杆骚子”,舍不得丢,有时候啃起来感觉确实也有第一次喝啤酒的那种马尿味,很多年后才明白那是个“稍”字。

竹蔗的甜度过度很明显,顾恺之所食的甘蔗应该就是竹蔗,用“渐入佳境”很能代表竹蔗的味道了。

??

近二三十年来,息县市场上的竹蔗逐渐被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所代替,竹蔗反而找不到了。甘蔗比竹蔗要粗,质地较脆,口感要好,因为含水量高,用一截稍子埋入地下很容易成活。甘蔗在每个节上都有芽点,在土壤里这些芽点很快生长为新的植株,现在人们更愿意种植甘蔗,你可以经常在息县看见边缘种着几棵甘蔗的菜园以及成片的甘蔗园。

???

据考甘蔗最早从新几内亚传入印度,在唐汉以前就传入到了中国,竹蔗就是甘蔗遇到中国本土植物甜根子草后杂交而成。

甜根子草Saccharumspontaneum,禾本科甘蔗属高大草本植物,普遍生长于华中到华南的低海拔山地和河边,息县境内的淮河岸边和竹竿河边常能见到一丛丛的甜根子草,它高1-4米,花序和芦荻同时生长成熟,经常也被误认为芦苇或荻,但仔细观察也很容易辨别。

??

甜根子草的秆丛生,地下根茎生长密集,常常形成紧密的团状群落。与竹蔗一样节间有蜡粉,叶鞘长于节间,鞘口有柔毛,叶片较窄。

?

大型圆锥花序,和荻的区别是花序分枝较短,花序主轴延长至顶端。这点和荻可明显区别开来。

???

和同为黍亚科的荻一样,甜根子草的小穗为两个孪生小花,一有柄一无柄,小花基盘的柔毛长于小穗两到三倍,这些柔毛使甜根子草的花序比芦苇和荻更加洁白,容易从穗轴脱落的小花经常像棉絮一样四散。

???

冬天小花飘尽,甜根子草的花序分枝较早脱落,花序轴宿存。活脱脱的光杆司令了,荻的小花脱落后,花序分枝不容易脱落,这点也可将两者分开。

?

甜根子草作为我国最早的甘蔗属成员,虽然本身秆节细瘦、汁水较少,但它适应性较好,承担了甘蔗属品种的保持和改进的重任,人们还在利用它和其它甘蔗属成员杂交培育出更多的优良的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仅用于工业制糖,还在饲料、食用、造景和其它领域开发出更多应用。

对于我来说,走在河边的时候,看到它雪白的花序在阳光下反射出的光芒,道声你好,或者在青苗期折断一截放在口中咀嚼出一丝甘甜,就是最大的收获了!你呢?

???

我是息县植物文化的传播人与自然生态的观察爱好者伴花如伴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