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13.html河北省冬小麦节水标准化集成技术规程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小麦产业创新团队编制
本规程规定了河北省冬小麦节水技术栽培应用范围、节水原理、节水品种特点,以及节水标准化播种、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并进行集成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冀东平原利用地下水浇灌进行冬小麦种植区域。
一、河北省冬小麦种植类型区及节水栽培适宜范围
河北省冬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衡水、沧州、廊坊、唐山、秦皇岛等9个设区市和定州、辛集2个省直管市。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北部冬麦区和*淮冬麦区。按照自然、生态、气候以及生产条件、土壤类型、肥力基础、社会基础等因素,冬小麦种植主要分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冬麦区(简称山前平原冬麦区)、黑龙港地区冬麦区(或低平原冬麦区)、冀东山前平原冬麦区(简称冀东平原冬麦区)三个生态类型区。山前平原冬麦区主要是指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4个设区市及定州、辛集2个省直管市的49个县(市、区)的全部或一部。黑龙港地区冬麦区主要是指海河流域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包括衡水和沧州2个设区市,保定、邢台、邯郸3设区市东部,廊坊设区市南部,共49个县(市、区)的全部或一部。冀东平原冬麦区主要是指长城以南,燕山山前平原区,包括唐山、秦皇岛2个设区市和廊坊设区市北部的18个县(市、区)的全部或一部。
上述三个区域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冬小麦种植区应大力推广应用冬小麦节水标准化集成技术。
二、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原理与灌溉用水指标
(一)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原理
1、充分利用2米土体中土壤储水,提高土壤水利用,根据冬小麦生长特点,在其水分不敏感时期,减少灌溉,降低小麦总灌溉用水量和生育期耗水量,是小麦节水栽培的核心。
2、小麦发达的根系系统是高效利用土壤水的关键,特别是小麦初生根系(种子根)具有扎深2米以上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并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和提高抗倒伏能力。
3、通过适度水分胁迫促进小麦根系充分下扎,在小麦生长非需水临界期,通过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有意识创造一定的土壤水分缺亏条件,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储水,并优化小麦群体结构和干物质向经济产量的转移效率,增加土壤水消耗量占小麦总灌溉耗水量的比重。
(二)小麦节水栽培灌溉用水指标
小麦一生总耗水量为~毫米(约~方/亩),不同的气候年型应采取相应的节水技术。
保定以南的麦田灌溉用水指标:~方。平水年底墒水20~30方,春一水50方,春二水50方(或封冻水);丰水年底墒水20方,春一水50方,春二水30方(或封冻水);枯水年底墒水20~30方,封冻水40方,春一水50方,春二水30方。
保定以北麦田灌溉用水指标:~方。平水年底墒水20~30方,封冻水50方,春一水50方,春二水40方;丰水年底墒水20方,封冻水50方,春一水50方;枯水年底墒水30~40方,封冻水50方,春一水50方,春二水40方。
三、冬小麦节水品种的特点及选择
(一)小麦节水品种的特点
小麦节水品种是指在水分供应不能充分满足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时(缺亏灌溉),仍能取得较高籽粒产量的小麦品种。其具有以下特点:
1、抗旱系数等于或大于1.1。
2、耐旱、抗旱、早熟,穗型中等、穗容量大、穗粒数稳、灌浆早而快。
3、株高中等,根系发达,初生根(种子根)多,4~5条以上。
4、叶片上举,上2叶窄小,保绿性能好。
5、穗型紧凑、穗层整齐、粒重较高。
(二)小麦节水品种的选择
小麦节水品种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且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包括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等)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半冬性或冬性小麦品种。
种子质量为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13%。
四、冬小麦节水栽培的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
(一)山前平原冬麦区~公斤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
1、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5个,次生根4~8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2、群体动态指标。每亩基本苗20~25万,保定以北30万,越冬期总茎数70~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抽穗期穗数45~55万。
3、产量结构指标。亩穗数45~55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克,亩产量~公斤。
(二)黑龙港冬麦区~公斤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
1、冬前培育壮苗指标。越冬前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4~6条。植株生长健壮。
2、群体动态指标。每亩基本苗25万~30万,越冬前亩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亩总茎数90万~万,抽穗期亩穗数45万~50万。
3、产量结构指标。亩穗数45万~50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38克,亩产量~公斤。
(三)冀东平原冬麦区~公斤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
1、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小麦主茎叶龄4~5片,单株茎数2~3个,次生根4~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2、群体动态指标。每亩基本苗25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7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万~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产量结构指标。亩穗数38万~43万,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0克,亩产量~公斤。
五、冬小麦节水标准化播种技术规程
适用于耕层土壤为壤土,土体以壤土或壤土、粘土混合为主,土层深厚,保墒保肥能力强,春季以灌溉1~2水为主的麦田。标准化播种技术包括整地、播种的10个技术环节。
(一)高质量整地技术
1、秸秆还田。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粉碎长度3~5厘米,并铺匀待播前整地。
2、足墒播种。小麦播种必须要求底墒充足,这是确保小麦节水栽培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和安全越冬的必要前提。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田间持水量(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即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粘土地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3、施足底肥。小麦施用底肥要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每亩施用烘干鸡粪~公斤,或其它有机肥1.5~2.0立方米。一般化肥施用量,山前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7.5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5~7公斤,硫酸锌1~1.5公斤;黑龙港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冀东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6~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
4、精细整地。秸秆还田后,播前进行整地,一般需进行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松25厘米以上;也可进行翻耕整地。旋耕、深松或翻耕后要进行耙耱、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和小白龙灌溉;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不超过0.7米。
(二)精细播种技术
5、药剂拌种。播前种子药剂拌种是保证苗齐、苗壮的重要措施,主要预防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或药剂拌种,病虫害混发区要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重点预防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和灰飞虱、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小麦全蚀病可加12.5%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未包衣的种子用上述药剂进行拌种,并堆闷晾干。一般地块用70%吡虫啉粉剂50~70克,兑水1.5公斤稀释成母液,均匀拌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拌种;地下害虫重发生地块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病虫害混发区,可用上述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操作规则: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6、播期播量。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从北向南,冀东平原冬麦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27日至10月6日;山前平原冬麦区和黑龙港冬麦区保定以北、廊坊中部适宜播种期为10月1日至7日;保定以南、石家庄、衡水、沧州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邢台、邯郸适宜播种期为10月8日至17日。适宜播种期内,每亩播种量10~13公斤。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0.6公斤。
7、播种形式。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2~15厘米,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黑龙港中低产地区可采用匀播技术。
8、播种深度。播种深度3~5厘米。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偏沙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
9、播后镇压。播种后,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强力镇压1~2遍,镇压器重量~公斤/沿米。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塇土。
10、筑造小畦。采用小畦灌溉可以有效的节约灌水量,根据地块走向和平整情况,一般畦宽5~7米,长7~9米,面积40~60平方米为宜。畦宽和畦长不宜过窄、过长。
六、冬小麦节水标准化田间管理技术规程
(一)冬前及冬季管理
1、查苗补种。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厘米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
2、杂草秋治。苗期和分蘖期重点防治禾本科恶性杂草,主要防治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杂草。节节麦防治,在非硬质小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等,于冬前杂草2~4叶、基本齐苗后,对水均匀喷雾。雀麦防治,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等。野燕麦防治,选用氟唑磺隆、精恶唑禾草灵等。看麦娘防治,选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啶磺草胺等。
以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冬小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达松·2甲4氯、唑草?苯磺隆等进行防除。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同时发生区,以上药剂合理混配喷雾防治。药剂使用按说明书进行配比。
3、冬前灌水。小麦播种前浇水造墒的地块,石家庄、衡水及以南地区一般不浇冻水,保定、廊坊以北酌浇冻水。无论南部和北部,因抢墒播种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要适当浇灌冻水。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开始,由北向南顺次灌冻水。每亩灌水量40~50方。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
4、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二)春季田间管理
1、早春管理。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及时镇压提墒,锄划增温,以促根系早发下扎为主。返青期一般不浇水。
2、浇水追肥。起身至拔节期是小麦水肥管理最关键时期,丰水年和平水年在此期只浇春一水可保小麦亩产公斤。一般在拔节初期浇灌(4月上旬),较干旱或苗弱田适当提前到起身中后期(3月中下旬),亩浇水量50方;早春特别干旱年份可提前到起身初期浇一次保命水。随浇水每亩追施纯氮7~9公斤。欠水年或公斤的高产地块在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亩浇水量30~50方。高产地块可追施纯氮2~3公斤。
3、化控防倒。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化控药剂,可与喷施除草剂结合进行。
4、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1)返青期至拔节期。重点防控麦田草害和小麦纹枯病。除治阔叶杂草。当阔叶杂草2~4叶期,选用麦施达(克/升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异辛酯悬浮剂),或奔腾(22%唑草酮+14%苯磺隆)或二甲四氯钠盐+苯磺隆等进行化学除草。其中以猪殃殃、麦家公、牛繁缕等为主的麦田,还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或麦喜(5.8%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悬浮剂),或使阔得(6.25%酰嘧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防控纹枯病。可在春季化学除草的同时,加入烯唑醇或井岗霉素·蜡质芽孢杆菌(纹霉清)等,达到兼治纹枯病的效果。防治红蜘蛛。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氧化乐果等药剂喷雾防治。如麦叶蜂发生严重,也可一并兼治。
(2)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重点进行吸浆虫防治。4月中下旬小麦处在孕穗期正是吸浆虫化蛹盛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用*死蜱粉剂配制成*(沙)土,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应注意不要带露水撒药,并借助扫帚、树枝等器具将粘在麦叶上的*土弹落在地面上。小麦齐穗期是吸浆虫成虫羽化初期,可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喷雾防治。重发区要连续防治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扬花期遇雨,应及时选用氰脪菌酯,或脪肟菌酯,或多菌灵等药剂预防赤霉病的发生和为害。
(3)灌浆期。重点实施“一喷三防”技术,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争粒重。加强对麦蚜、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等的防治。开花后10天左右施药,杀虫剂选用低*有机磷类、菊酯类或吡蚜酮、吡虫啉等,杀菌剂选用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或多菌灵等。杀虫剂、杀菌剂与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叶面肥等合理混配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克,尿素~克,达到防治病虫,防早衰,抵御干热风的三重效果。
(三)适时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厘米。
七、小麦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一)前茬秸秆还田
主要指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秸秆还田机,对残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一般粉碎两遍,粉碎后秸秆应打破结节呈撕裂状,长度3~5厘米,且抛撒均匀,秸秆留茬高度应≤5厘米,综合合格率85%以上。
(二)土壤耕整
使用9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深松机、旋耕机(含镇压器、耙压器等)、铧式犁(翻转)。
1、旋耕整地。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12~15厘米,碎土率≥55%,综合合格率≥85%。旋耕后一般应进行耙耱处理,达到待播状态。
2、深松整地。深松深度应有效打破犁底层,深松沟底在犁底层下沿下面3~5厘米为宜,最小值应≥25厘米;深松行距最大为≤70厘米。深松后,一般应进行旋耕整地。
3、翻耕整地。适用于秸秆量较大,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区。翻耕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要求不重耕不漏耕,地表平整、墒沟平直。
(三)机械施肥
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旋耕施肥机、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机,施肥播种机、深松分层混合施肥播种机等。
1、普通施肥。普通施肥一般利用施肥播种机同时完成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施肥深度为5~15厘米,要求种、肥之间分离5~10厘米。
2、混合施肥。混合施肥利用旋耕施肥机进行,作业时先将肥料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通过旋耕,将肥料较均匀地混合在0~15厘米土层内。
3、分层混合施肥。分层混合施肥利用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机或深松分层混合施肥播种机进行。作业时,将一部分肥料抛撒于地面,在对土壤旋耕作业的同时将肥料混合在0~15厘米耕层内;另一部分肥料或较难溶于水的磷钾肥通过深松铲将肥料施于深松沟底20~25厘米范围内。
(四)机械播种
主要使用15厘米等行距播种机,中低产地区也可使用7.5厘米等行距密行匀播机、旋耕(等深)匀播机等。
1、等行距播种。15厘米等行距播种机作业,要求匀速行驶、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漏(重)播,覆土均匀、镇压严密,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2、密行匀播。通过大幅度缩小行距(行距一般不大于10厘米),进而增加有效粒距的一种匀播形式,具有行距准确、粒距可控、分布最均匀、增产优势显著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中低产田块。采用7.5厘米行距密行匀播机作业,要求整地质量要高,地表要平整,播层内无大坷垃、根茬、秸秆堆积。如果出苗条件较好,与等行距播种相比,可适当减小播量5%~10%。
3、旋耕匀播。种子借助旋耕刀旋转抛出的土壤,进行混合、散撒分布,并被土壤覆盖的一种匀播形式,尤其适用于中低产田块。按播深控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旋耕非等深匀播和旋耕等深匀播两种形式。
(1)旋耕非等深匀播。作业时,先将小麦籽种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通过旋耕,将籽种较均匀地混合在0~15厘米土层内。优点:结构简单、适应性好。缺点:播深不一,过深的不易出苗,过浅的容易干旱冻死。防范措施:一般应加大播量30%~50%。
(2)旋耕等深匀播。通过控制籽种的落种位置和土壤的抛撒轨迹与数量,有效解决播深控制与壅土堵塞问题,进而实现旋耕等深匀播。具有设计先进、结构相对简单,播深可控、增产优势显著的特点。如果出苗条件较好,与等行距播种相比,可适当减小播量5%~10%。
(五)播后镇压
使用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及其配套的圆柱镇压滚、三角耙镇压滚、凸凹镇压滚等。
播后镇压参数:镇压器每米幅宽公斤~公斤。墒情差、沙壤土、秸秆量大的偏重;墒情好、粘壤土、秸秆量小的可偏轻。
镇压时速度不宜过快,行走速度要均匀,土壤要压实,地表要相对平整,无裂纹、无大坷垃;有少量浮土覆盖的上虚下实最好。作业时间要在无霜天上午10点后开始。
(六)机械植保
主要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飞行器等。
机械化植保作业应符合植保机具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机具零部件及连接处应密封可靠,不得出现接头松动、脱落及漏药、漏油现象。植保飞行器飞行距离和高度要符合航空管制要求。
(七)机械收获
主要使用轮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履带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等。
小麦联合收割机要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损失率≤2%。
河北省农业厅办公室年10月20日印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