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盛夏
第76天
点击收听▼
写在开篇
我们与法布尔一起见识了很多昆虫,也与他一起了解了昆虫及其独特的生命。那么,你知道法布尔的“实验基地”在哪儿吗?我们今天就走进他的“伊甸园”吧!
今日佳句
五月里,夜幕降临之后,这个大池塘就变成了一个大乐池,各种鸣声交织,震耳欲聋。
—法布尔《昆虫记》
推荐译林出版社陈筱卿译本
句里积词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震耳欲聋。)
知句论事
这个“伊甸园”其实叫做荒石园。荒石园是一块不算太大的地方,是法布尔的“钟情宝地”。
周围有围墙围着,与公路上的熙来攘往、喧闹沸扬相隔绝,虽说这里是偏僻荒芜的不毛之地,无人问津,又遭日头的曝晒,但却是植物和昆虫们所喜爱的地方。
这片土地之所以无人问津,是由于其土地贫瘠。这里满地乱石,即使辛勤耕耘,也难见成效。
春季来临,偶尔带来点雨水,乱石堆中也会长出一点草来,随即引来羊群的光顾。大概周围的农夫,连往这里撒一把萝卜种子都是不愿意的。
而法布尔则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在这里,他可以不受过往行人的打扰,一心一意地探索蜜蜂和蚂蚁的奥秘。这里简直是一座活的昆虫实验室。
当然,荒石园的土地贫瘠,是针对农作物而言的。连羊都不吃的杂草,却像是疯了一般地长在其中。
几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这些杂草乱七八糟,纠缠不息,甚至浑身带刺,却让这个地方成为了昆虫的天堂。
这些昆虫当中,有专以捕食活物为生的“捕猎者”,有以湿土“造房筑窝者”,有梳理绒絮的“整理工”,
有在花叶和花蕾中修剪材料备用的“备料工”,有以碎纸片建造纸板屋的“建筑师”,有搅拌泥土的“泥瓦工”,有为木头钻眼的“木工”,有在地下挖掘坑道的“矿工”。
它们职责不同,形态不一,却都在荒石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家,也成为了法布尔最好的研究对象。
石蜂们选中石头之间的空隙投宿过夜,一堆一堆地挤在一起。
粗壮的斑纹蜂遇到袭击时,会向你迎面扑来,不管侵袭者是什么。
沙堆却是另一类昆虫的幽居之所。泥蜂在那儿清扫门庭,用后腿把细沙往后蹬踢,形成一个抛物形;
大唇泥蜂正在把它的储备食物——叶蝉藏入窖中。只不过,法布尔需要时时提防,帮忙干活的泥瓦匠可别清理了沙堆,让这些小东西无家可归。
除了昆虫之外,鸟儿和两栖动物也生活在荒石园中。
*莺在丁香树丛中筑巢搭窝;翠鸟在柏树那繁茂的枝叶间落户安家;
麻雀把碎皮头和稻草麦秆衔到屋瓦下;金丝雀来自南方,把窝搭在了梧桐树梢,吱吱地鸣叫着。
而且,荒石园前,还有一个废弃了的大池塘,许多两栖动物就在此安了家。
日暮*昏时,“助产士”雄蟾蜍,带着它的珍贵的卵袋从远方蹦跳而来,要把这卵袋没入池塘中,然后再躲到一块石板下面,发出铃铛般的声响。
成群的雨蛙躲在树丛间,不想在此时此刻哇哇乱叫,而是以优美动人的姿势在跳水嬉戏。
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摘抄句子描写的景象。到了五月份,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荒石园就变成了蛙类的天地。伴着虫声鸟叫,荒石园简直热闹极了。
应用宝盒
今天的摘抄句子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作者将“池塘”比作“乐池”,实际上也就是将蛙鸣、虫声和鸟叫比作了音乐,也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荒石园视若珍宝,十分喜爱自然之声。此外,这个句子也从侧面写出了荒石园的勃勃生机,解释了为什么法布尔会选择这里当自己的“实验基地”。
如果让你描写一下荒石园的音乐之声,你会怎么描写呢?
福利小链接
两栖动物: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用文学丰满生活
窦神归来
in
新浪微博:
窦神归来
转载/合作请联系:douzhai
zhongwenwei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