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春和景明之际,人们在上巳节“祓除畔浴”,结伴去水边沐浴,以驱除疾病邪气,带走灾晦,也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赏春郊游等内容。
关于上巳节有一种通行说法:相传三月三是*帝的诞辰日,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谚语。上巳节自先秦时期已有雏形,《论语先进篇》有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到了三国两晋时期,上巳节形成定制,固定于阴历三月初三,称为“重三”或“三月三”,成为皇亲贵族、文人雅士、普通大众都喜爱的重大节日。
春风正盛,暖意融融,去河边沐浴,辟邪祈福,确是符合时令的一件人生乐事。从历代诗词中,也可循上巳节的文化脉络,一窥民间习俗的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流行情人约会——《诗经·溱洧》记录男女芍药定情
先秦时,上巳节已成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祓禊”,期盼美好生活。三月春暖花开,春水荡漾,自然也成为青年男女见面相聚、互诉衷情的好机会。于是,上巳节成为与元宵节、七夕节并列的中国三大传统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描写了发生在郑国的一幅节日盛况,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边春游,借上巳节的时机表达爱情。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的大意是:溱水流、洧水流,三月冰融水自流。男女春游,手持兰草,驱走不祥。女子说:“一起去看看?”男子说:“我已经去过”。但再去一次又何妨呢?洧水旁,宽敞又好玩,男女互相调笑,赠芍药表真情。
溱水清、洧水清,男女春游,人海人海,热闹非凡。女子说:“一起去看看?”男子说:“我已经去过”。但再去一次又何妨呢?洧水旁,宽敞又好玩,男女互相调笑,赠芍药表真情。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首《诗·郑风·溱洧》以很简练的语言,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上巳节的约会,并“赠之以勺药”作为临别纪念。为何赠送勺药?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诗中的草勺药,亦称“江蓠”,古代情人临别之际互赠此草,表达离别思念之情。另,古代勺与约同音,男女表达相约一生之意。芍药也就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情人定情信物。
魏晋时期流行临水宴饮——《兰亭集序》记录文人曲水流觞
魏晋时期,古人崇尚田园之乐,有纵情山水之风,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上巳节“祓禊”的意义显然不大(与科学认知也有关联),春日赏游的兴致却日渐浓厚。魏晋时期,上巳节被固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总不会缺乏情趣,在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动下,临水宴饮、吟诗作赋成为一种风雅,进而派生出上巳节的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所谓曲水流觞,规则并不复杂,玩法却需高智商。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酒的觞置于流水,任其流漂,觞停之处,最近者须饮尽杯中酒,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曲水流觞之间,一部中国书画史上震铄古今的名篇《兰亭集序》,由此成就。
《兰亭集序》(节选)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名篇,更是文章名作。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会稽山举行禊礼,饮酒赋诗,将诗作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序总述其事。王羲之描绘了上巳节的兰亭美景——兰亭这个地方群峰峻美,山竹茂密,还有清澈山泉,环绕兰亭,饮水为渠,曲水流觞,众人列座。没有管弦之音,却有诗酒为伴,足以满目春风,引以为乐。
王羲之的独到之处,在于从自然景物中,提炼出哲学高度的思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馈赠,在精神思想上才能随心所欲,“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之所以传世,不仅在于秀色可餐,更在于精神自由,这也是中国文人托物言志的最高境界。
大唐时期流行盛服狂欢——《丽人行》记录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朝时,随着盛世到来,国人享受之风盛行,上巳节也成为很重要的民间节日。除了修禊、曲水流觞之外,上巳节又被赋予宴会群臣、春游踏青等新内容。著名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为我们得见大唐上巳节盛服狂欢场景。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这首《丽人行》作于天宝十二年,安史之乱前夕,表面描写三月三上巳节的长安盛景,记录长安仕女曲江春游的情景,实则暗讽杨国忠兄妹的奢靡生活和官场腐朽风气。《丽人行》平铺直叙,无一处议论,却讽意十足,让读者自见。
暂且放下诗人寓意不表,《丽人行》的细腻描写,为我们复原了唐朝上巳节民俗,诗歌开头便写道仕女之美:三月三日惠风和畅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众多美女相聚。妆容浓重意境高雅很文静,肌肤白皙细腻身材很均匀。春光照耀着绫罗绸缎衣裳,金丝孔雀银丝麒麟闪闪发光。美女头上戴的什么呢?翡翠花饰在两鬓之旁。从背后看到什么呢?珠宝挂在裙腰间很合身……
文学作品就是一面镜子,杜甫通过上巳节仕女出行的盛景描述,透露出大唐盛世背后的隐忧——玄宗怠*、奢靡盛行、外戚擅权、官场腐朽,大唐国运衰减、矛盾丛生、日薄西山。不得不佩服杜甫的预见,两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后随玄宗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其妹杨玉环也被赐死,大唐盛极而衰,已是后话。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逐渐销声匿迹,其风俗习俗也逐渐衰微。究其原因,或许因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日趋森严,上巳节相对开放的民俗不符主流价值观;又或许上巳节与清明节相近,其游春等习俗被清明吸纳有关。
循着诗经、王羲之、杜甫,回望上巳节,不禁感喟文化浩如烟海,让人对历史投以敬意。
作者:陈城
校对:孟晨晨
监制:潘若佳
监审:韩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