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曾发现墓下墓,一口重达1500斤 [复制链接]

1#

浙江宁波有个河姆渡镇,一听这名字就不简单,其下辖的“五联村”就显得平凡了许多;说“平凡”也不够准确,因为当地有传说,“五联村”里有一座富可敌国的大墓。

传说归传说,那座“富可敌国的古墓”究竟在哪、墓主人是谁?直到今天,就算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但是,“说不清楚”不代表“没有”。

年7月,“五联村”出现了一群行踪诡秘的陌生人,后来就有人报了警;等警察和专家赶到后,竟然发现了一座“墓下墓”,还有一口价值3亿的“棺材”。

最初,警察和考古专家一齐赶到,再找那群陌生人,已然没了踪影;有村民提供线索,半夜经常会听到的奇怪声响,大抵是从“西天尖”的方向传来的。

“西天尖”是当地的一座小山坡,据说“风水”极佳,村里不少人家的坟冢也在这里。

这话倒有点根据,随行专家解释:“西天尖”三面环山,坡前有一条溪流淌过,这在古代叫“前名堂,后靠山”;这里大概率会有古墓,出现土夫子也就不奇怪了,但“古墓”究竟在哪呢?

“山坡”的面积不大,而且还有当地村民做向导;按理说,搜寻古墓应该不困难,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向导”一边走一边跟警察、专家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没成想,忽然一声惊呼,“向导”莫名其妙就陷进了地里。

其他人赶紧施救,把“向导”拉上地面,再看地面杂草中出现了一眼“不大不小”的洞,洞口似乎还有几根支撑的木棍,且已经被踩断了。

这就怪了,平时山里也没打猎的,不可能有人设陷阱;更何况村里人没少到这里,就是陷阱也不能在这里挖呀,究竟会是谁干得?

警察和考古专家几乎同时惊呼出声“这是盗洞!”

后经发掘,这里确实存在一座清代古墓;奇怪的是,“盗洞”竟然穿过古墓,继续往地下延伸。

难道这帮土夫子“眼神不好”,不知道已经挖到古墓了?

当时,就连考古专家也是一头雾水;为了搞清楚这帮人的真正目的,帮忙发掘的村民也沿着“盗洞”继续向下挖。

谁也没想到,村民们竟然在“清代古墓”下面,又发现了一座古墓,而且出土了金器。

这下专家明白了,并非土夫子“眼神不好”,而是他们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是“清墓”,而是更下面的“宋墓”。

这事性质严重了,“墓下墓”在考古界本就不多见,这么隐匿的所在,土夫子竟然比考古专家知道的还要早;这说明啥?至少说明这座“墓下墓”很不简单。

最初是当地村民帮忙发掘的,但出现“墓下墓”之后,专家暂时叫停,向上级汇报后,一支专业考古队奔赴现场,并最终确定,“墓下墓”是一座宋代古墓。

据专家解释,这座“宋墓”已有近年的历史了。

或许正是年代久远,地理变迁,后世人遗忘了这里有墓,因此才在“墓”上再次实施安葬,这大抵就是“墓下墓”的形成经过。

专家的解释,乍一听,还是蛮有道理的,但仔细想又感觉哪里不对;这么隐秘的事,那帮土夫子是怎么知道的?

不管怎么说,考古队完全发掘了这座“墓下墓”,同时也证明了专家的预测;这座“宋墓”的规模宏大,南北长11米,东西宽10米,占地面积达到了平方米,仅封土就厚达六层。

不仅规模,墓中设备齐全,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一应俱全,甚至连“排水沟”都有;墓门虽然已被破坏了,但墓室整体保存完好,最显眼的就是正中的一口赭红棺材。

都年了,棺材还能保持“赭红”色,足见其木制特殊;经检测,这口棺材竟然是用“金丝楠木”做成的,颜色则是刷上的漆。

能用金丝楠木做棺材,墓主人应该是“王侯级”的,究竟会是历史上的哪位名人呢?

稍显遗憾的是,棺材一端的盖板已被破坏,专家首先发现的是棺内淌出的“水银”;这东西是用来防腐的,据说秦始皇就在骊山陵中注有大量水银,甚至构成了山川河流。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用的东西都不简单,由此也侧面证明了“古代水银极其珍贵”。

这座“宋墓”中敢用水银,再次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极其高贵;算上宋代皇帝,会是谁有这么大排场呢?

此时,整个考古队都将“寻找墓志铭”作为第一任务,终于有人在墓室中发现了一大块雕刻过的梅园石板。

“梅园石”是古代上好的观赏石,多出现在皇家园林中,墓主人竟然将重达8吨的石头放进墓里,现场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巨石的正中央,安置着一块长方形的“圹志”,这就是“墓志铭”了;专家通过解读,这座宋代大墓的主人竟然是南宋丞相,“史嵩之”。

这个名字在历史上颇有争议。

据史料记载,“史嵩之”曾镇守襄阳,率*民勇挫蒙古大*;这么看,“史嵩之”称得上是一代英豪,民族英雄了。

“争议”的关键点就在这里。

从保家卫国的方面看,“史嵩之”确实功劳不小;但从其生平来看,“史嵩之”为官贪婪,好铺张敛财,不仅经常欺压同僚,对百姓同样横行残暴。

即便如此,南宋时局动荡,外虏入侵的情况下,皇帝还得靠“史嵩之”保护;因此,皇帝对他大加赞赏,百姓却对他咬牙切齿。

这就引出了一则传说。

相传,“史嵩之”死后,因其生前太坏,有侠士盗走了他的头颅;没了头,“史嵩之”尸骨不全,无法安葬,古代说法是“无法投胎”。

这下皇帝也急了,他还惦记着“史嵩之”投胎为人后,能继续保护自己呢;如今“史嵩之”没了头,就没法“投胎”,南宋不就危在旦夕了?

情急之下,皇帝给史嵩之的尸身装了一个“金头”。

这一传说出现了数百年,如今专家终于找到了“史嵩之”的墓,自然要验证下究竟有没有“金头”;估计那帮土夫子也是为“金头”而来。

专家打开那口“金丝楠木”棺材,水银中的尸骸明显完整,甚至还能看到宋代的衣服;看来“金头”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对此,土夫子应该也挺失望的。

既然墓中没有“金头”,专家的注意力又落在那口“金丝楠木”棺材上。

专家用手指敲敲棺盖,数百年后还能听到类似金属的声音。

且不说古代,如今的金丝楠木和*金一样,以“克”定价;这么大一口棺材,再加上历史,专家肯定要将其运出大墓的。

想法挺简单,但实施起来太难了;原因很简单,这口棺材太重了。

起初,专家还担心棺材遭到二次伤害,因此计划将其装进集装箱保护,再通过现代机械,吊出古墓。

显然,专家低估了这口棺材的重量,加上集装箱,当时差一点将地面作业的起重机掀翻;没办法,专家只好调来3台大型机械一起作业,这才将“金丝楠木棺材”弄出古墓。

后经测量,这口棺材竟然重达多斤,这可是斤的“金丝楠木”。

“有心人”曾对其估价,这口“棺材”的价值甚至超过了3个亿;如果再加上“历史”,其价值就难以估量了,对此您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