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水为啥那么清来读读这本书,了解一下西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余雯雯通讯员斯金叶

西湖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从天然潟湖,到被人类发现、培育、建设和呵护,这多年来,西湖的发展演变就是一部漫长而精彩的大书。

年开始启动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便是其中精彩的一页。

为什么要挖掘西湖南线资源?环湖公园景点如何实现免费开放?西湖南线的“双投桥”有什么故事?西湖水为何变得如此清澈?

以上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我的西湖——值得记住的昨天那些事》中找到答案。

今天(6月22日)下午,由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我的西湖——值得记住的昨天那些事》新书出版暨纪念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我的西湖——值得记住的昨天那些事》由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长张建庭主编,多位西湖综保工程的建设者、参与者在书中讲述了许多工程建设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时多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包括南线景区、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一直到两堤三岛、龙井茶文化景区、西湖博物馆、灵隐和吴山景区及景中村整治等一系列项目,其中还经历了西湖免费开放、西湖申遗成功等重要历史事件,留下的回忆太多,值得记录的事情也太多。

分享几个书中提到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西湖南线的“双投桥”,是雷锋塔的最佳观赏点之一。这座水上步行桥,究竟是怎么来的?

原来,当时这一带,靠近西湖一侧只有4米宽的游客通道,另一边就是南山路,地理空间十分有限,最终讨论定下拟建水上步行桥。

桥的定位、体量、造型、色彩、线型、材料如何定,下了好大一番功夫。比如,确定水中定位和线型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泡到水里,经过三四个小时比选,最终确定建设方案。事后大家都说:“这真是一座在水中构思、在水面漂浮的桥。”

桥名也很有故事,原来这一带历史上有一座长桥,相传南宋时钱塘书生王宣教与陶师儿相恋,因陶母阻拦,他们于中秋之夜双双投桥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恋人,把长桥称为双投桥。考虑到当年的长桥已踪迹难寻,这座新建的水上步行桥,就沿用了“双投桥”的桥名。

建设杨公堤景区,改善水质也花了不少功夫,如今大家见到的这么清澈的西湖水,其实是多管齐下的结果。

首先,采取引水措施,将钱塘江水引入西湖。在引水过程中,钱塘江水经两家水厂达标处理,而后通过5个水口进入西湖。每年引水量达1.2万立方米,西湖的水相当于一月一换。

其次,对于湖西水域来说,因为相距主湖区较远,要保持良好水质,除了引水之外,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尤其重要。于是,根据水体深浅和地形地貌,营造出了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在岸边种植芦苇、荻、芒等禾本科植物;在较浅的地方栽植荷花、海寿花、菖蒲、再力花等挺水、浮水、漂浮类植物,增加水景观赏效果;在离岸较远或水体较深的地方,选择苦草、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还通过关闭或搬迁生产企业、铺设环西湖污水管道、加强日常督查、严格实行西湖水域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恢复水体的纯净。

座谈会上,很多曾经的一线工作人员都感慨万分。“今年是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读这本书特别有意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