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地自然带中的高山草甸与高山苔原带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治疗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

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中国不存在极地苔原,而在长白山(天池周围)和阿尔泰山西北部的高山带出现高山苔原,海拔分别在米和米以上。其中,长白山是湿润高山苔原,阿尔泰山是干燥高山苔原,干燥到纯粹的苔藓地衣了。珠峰出现的地衣带可认为是苔原带。足够高的山不一定会出现高山苔原带如乞立马扎罗山。有没有要看气候的干湿程度或植物的生存环境。

苔原带的定义如图关键词

高山草甸带的定义:关键词

极地苔原带的植被类型具有下列特点:

①植物种类组成很贫乏,植物种的数目通常为—种;

②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少且不明显,其中藓类地衣层在群落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③苔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

④多数的种为常绿植物,包括贴地的针叶灌木,如矮桧、牙疙瘩等;

⑤多数植物矮生,如极柳;

⑥植物通常生长缓慢,极柳在一年中枝条增长仅l—5毫米。

⑦大多数是长日照植物,常具大型和鲜艳的花和花序。

除了极地苔原外,在中、低纬度的高山,森林界线以上和常年冰雪带以下,往往有高山苔原,其自然特点与极地苔原相似。只是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并不普遍存在永冻层。

有观测显示,北极苔原带的生态系统正因全球变暖而变化,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森林,这种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研究人员调查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的大片北极苔原带现状,对卫星图像的分析显示,在过去三四十年间,由于全球变暖,苔原带的一些地区已经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形成了森林。这些地方因为靠近北极而气候寒冷,以前通常只有苔藓等植物生长。

植被的变化会进一步对北极苔原带的气候造成影响,过去苔藓类植物容易被冰雪覆盖,苔原带因此会反射较多的阳光。但出现森林后,成片的树木会形成深色地表形态,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加剧当地的气候变化。研究估计,北极苔原带出现森林会使当地气温到本世纪末额外上升1到2摄氏度。

苔原带,又称冻原,分布于极地附近。在欧亚大陆北部和美洲北部占据很大的面积,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因冰冻层接近地表,夏季水分不能下渗,土壤表层滞水,土温更低,加以全年风速很大等,限制了乔木的生长。植被属沼泽型,典型苔原植被由苔藓、地衣、多年生草本和矮小灌木组成。中国部分高山存在苔原带。

草甸,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因此,北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冻原带,南至南极附近的岛屿上均有草甸出现。不过,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散布于东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

苔原带的定义如图:关键词

高山草甸带的定义:关键词

从地貌上看,河漫滩是形成草甸的最佳地段。河漫滩经受河水的周期性浸淹、坡积水和地下水的灌溉、以及河流冲积——沉积物可起到施肥作用,从而,给草甸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河漫滩草甸有时沿着河流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不过,河漫滩的不同部位环境条件有些差异。例如,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近河床的河漫滩有地势稍高的河岸沙堤,其基质疏松,根状茎禾本科植物常常形成单优势种的群落。中部河漫滩最宽,地下水位较高,以疏丛型禾本科植物为主,草高而密。近阶地河漫滩较狭窄,地势低,积水时间长,因而土壤质地细,属于淤泥质,密丛型禾草和苔草常居优势地位。

在冲积的裸地上,草甸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连续的阶段:

长根状茎植物阶段:在新冲积的沙质地几无腐殖质,长根状茎植物可以首先侵入和定居。其营养枝叶死亡后有机质开始积累,土壤表层逐渐紧实化,通气性减弱。而长根状茎植物要求土壤通气良好,当土壤通气性减弱以后,这些植物便开始从草群中减少,进而消失,逐渐被疏丛型植物代替。这一阶段一般约在5~7年内完成。

疏丛型植物阶段:这类植物具有短的地下根茎,并不需要特别疏松的基质,疏丛型禾本科植物定居后,逐渐形成有草皮的地表,伴随着有机残落物增多,水分的流动受挡,空气也只能在土壤表层中流通,有机质的分解主要在嫌气条件下进行。于是,这样的生态条件对疏丛型禾本科植物生长发育渐趋不利,后者不断地被密丛型禾本科植物代替,这一阶段一般大约持续数十年。

密丛型植物阶段:这类植物的分蘖节位于地表面上,根系分布在空气不足的土层中,每年生长的新芽和根,可以在嫌气条件下发育良好。这一时期有机质的积累更为强烈,可能导致沼泽化。

在寒温带和温带的森林带,由于气候潮湿凉爽,草甸可经过沼泽化而逐步演变成沼泽。在草原带,由于地表径流汇水减少或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旱生植物增加,草甸可经过草原化而逐步演变成草原。在荒漠带的低洼汇水地段,由于蒸发量加大,土壤盐分增多,盐生草甸可被盐生荒漠所代替。

按照草甸分布的地形部位将其分为河漫滩草甸、大陆草甸、低地草甸、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等

河漫滩草甸

由于受到周期性的洪水的影响,地下水位较低,加上可能出现的盐渍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河漫滩上通常无林。河漫滩草甸比较年轻。由于不同地形部位的湿度条件不同,草甸植被的群落类型也有所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段以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在中度湿润的地段通常是禾本科植物居多;在最湿润的地段通常是苔草占据优势。

大陆草甸

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多系人为次生影响形成,常有草原成分参加进来。从生态类群来说,以中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同时混有中旱生和真旱生植物。

低地草甸

分布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低地草甸常遭受沼泽化。

亚高山草甸

分布于山地森林上界附近的地段,种类组成丰富,有的以禾草为主,有的以杂类草为主,外貌华丽。草本层可有多个亚层,地表有地被层。

高山草甸

在我国又称高寒草甸。由耐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草群低矮,结构简单,层次划分不明显,一般仅具草本层,在比较湿润的地方还有地被层,优势种有嵩草属、苔草属、龙胆属、蓼属等。主要种类因适应寒冷气候,具有丛生、莲座状、叶片小并被茸毛,生长期短,以营养繁殖为主的特点。

按草甸优势植物的生态特性,可以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和高寒草甸。典型草甸又称真草甸,主要由典型中生植物组成,适生于中等湿度的生境。土壤为排水良好的黑土,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优势植物以宽叶的中生的多种杂类草为主,外貌华丽,构成所谓的“五花草甸”。

草原化草甸

以旱中生植物为主,土壤为草甸黑土,集中分布在森林带向草原带的过渡地带,也出现在草原带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宽谷低地上。东北大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广泛分布的羊草-杂类草草甸就是一个代表,草群茂密,总盖度达70~90%,叶层高一般约50厘米。种的饱和度每平方米15~20种,混有多种中生杂类草,如地榆、五脉山黧豆、野火球、*金菊、箭头唐松草、蓬子菜等,但旱中生禾草——羊草在群落中仍起优势作用,年产鲜草为每平方公里~吨,优良牧草占60~80%。羊草是上繁草,适于调制干草,这类草甸是中国的最佳割草场之一。草原化草甸在西西伯利亚的森林草原带也有广泛分布,其代表植物为河岸生雀麦、沙生驴喜豆、六瓣蚊子草以及草甸鼠尾草等。此外,草原化草甸还见于北美洲的混合草原带。

沼泽化草甸

在草群中混生有相当多的湿生草本植物,是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发育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通气不良的生境。在地下有永冻层的地区,水分不易下渗,土壤过度潮湿;或者在低温的嫌气条件下有机质又不易分解,于是产生了半泥炭化的腐殖质;在这样的地段上常常形成沼泽化草甸。组成沼泽化草甸的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多由喜湿的莎草科植物占居优势地位。在温带的低地和河谷湿地,常由苔草和湿生杂类草构成沼泽化草甸,例如,以瘤囊苔草-小花地榆为优势种的沼泽化草甸就广泛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上。另外,青藏高原的湖滨、山间盆地和高山冰川的前缘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下具有不透水的永冻层,土壤强度潜育化,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这里,莎草科的蒿草代替苔草形成沼泽化草甸,草质柔软,适口性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良好的季节性天然牧场。

盐生草甸

由盐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具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的低地及海滨。表土含盐分偏高,生境条件严酷,植物具备抗盐的生态特性。有些植物的根系深,以躲避含盐分高的表土,例如,大叶白麻、甘草、芨芨草等。有些植物的叶片多汁肉质化,例如几种碱蓬,盐爪爪、西伯利亚蓼等;有些植物有泌盐能力,以免体内积聚过多金属离子,例如二色补血草、柽柳等。芨芨草草甸是盐生草甸代表,广布于欧亚大陆的草原带和荒漠带,在中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等地分布很广。这类草甸常常出现在干河谷、古河滩和内陆湖盆四周的低平盐碱化滩地上,面积广阔。芨芨草具有高大的株丛,丛冠径~厘米,草高~厘米,形成大的丘状植丛,群落较稀疏,平均年产鲜草每平方公里~吨。冬季大家畜采食其干枯梢部,春季的初生绿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因此,芨芨草草甸在牧区广泛被用作冬春季放牧场。

高寒草甸

在高山和高原的湿润而寒冷的生境中,分布着湿冷中生草本植物,组成高寒草甸,它们也经受着生理性干旱。大面积的高寒草甸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东部及其周围的高山,例如祁连山、天山和横断山,是这些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中的组成部分。高寒草甸的下部与高寒灌丛呈复合分布,上部与高寒垫状植被接壤。一般海拔~米。分布界线从北向南逐渐升高。

高寒草甸的地势高,日照强。风力大,气温低,最热月份也有时出现霜冻。土层薄,在一定的深度下存在着永冻层,因此,高寒草甸植物的根系盘结形成坚实的“地毯式”草皮层,耐践踏。草层低矮盖度大。密丛型短根茎的小形嵩草属植物是这里的优势种,例如矮小嵩草、矮生嵩草、线叶嵩草、禾叶嵩草等。黑褐苔草、珠芽蓼、圆穗蓼、高山龙胆、华丽风毛菊以及异花针茅等是习见的伴生种。这些植物大都具有低矮、被毛茸和营养繁殖力强等适应高寒气候的生态习性。矮小嵩草高寒草甸分布最广,草质营养丰富,适于牧养牦牛和藏羊。

草甸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草甸是主要的饲料基地,净初级生产力为-Kg/ha。可以用来放牧牲畜或用来收割牧草。

(2)草甸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作为地表水的过滤器。

(3)草甸(特别是亚高山草甸)的美学价值高,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意义。

我国长白山的垂直带谱及其山地苔原带的分布如下:

苔原是在高纬或高山地区的以苔藓和地衣植物为优势的生态系统,地下有很厚的永冻层。湿润的高山苔原如长白山高山苔原除了苔藓和地衣,还有很多垫状的种子植物,这样它与高山草甸怎么区分呢?最重要的区分不在于植物本身,而在于植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现生环境和历史环境。长白山高山苔原不是高山草甸的理由有:①有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形成苔原地貌综合体。如古冰川遗迹的研究表明曾经长白山雪线在现今其高山苔原之下,为日后高山苔原形成奠定了基础②存在多年冻土(永冻土)③成土过程不同。高山草甸是生草化成土,而高山苔原是泥炭潜育化成土,成土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生、化过程极其微弱。土壤剖面形态、结构、理化性质、成土年龄、发育特点等自成一体,形成山地苔原土。④生态环境也远不同于高山草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