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氏毛猴五代人的传承,指尖上的守候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222/4541975.html

什刹海旁边的大金丝胡同,是皇城根脚下风貌保存完好的居民区,虽然二百米外就是著名的银锭桥,附近商铺林立、游人如织,但这里却安静得稍显冷清,只有偶尔经过的行人和快递车增添了一丝胡同里的生活气息。

郭氏毛猴体验馆位于大金丝胡同的11号,门脸并不显眼,屋内也只有18平方米的空间,郭福田、崔玉兰夫妇二人十多年来就在这里创作着指尖上的工艺品。

之所以称为体验馆,是因为这里不仅简单地出售、展览毛猴,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毛猴教学,让有兴趣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制作工序,完成自己的作品。一进门正对着的照片墙,就展示着“郭氏毛猴”与国际友人、知名*要、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毛猴虽小但做起来耗时耗力

毛猴是北京传统的工艺品,老手艺人以猴子这个机敏、活泼的形象来呈现生活场景、表达美好寓意。多年传承下来,毛猴不仅是孩子们喜爱的“玩意儿”,也因为其千变万化的形式,成为老北京经典的艺术品。

毛猴的由来,还有一段流传下来的小故事。相传道光年间,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间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有一天店里的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心中愤愤不平,到了晚上整理药材的时候,看见蝉蜕的形象十分生动,于是就地取材,想用药房里的药材做一个账房先生出出气。他用辛夷(玉兰花过冬的花骨朵)做成毛猴的躯干,截取了蝉蜕相对粗壮的上肢做毛猴的腿,下肢做毛猴的胳膊,再用白芨粘好,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药房里的师兄弟都说尖嘴猴腮的毛猴很像账房先生。后来毛猴从药房流传出去,又经匠人完善就成为了工艺品。

崔玉兰给我们介绍,毛猴的由来到底是不是像故事中说的这样,后人也不得而知,但不错的是,制作毛猴的原材料确实都是天然的药材,时至今日一些原料也只有大药房里才找得到。

辛夷、蝉蜕、白芨再加上木通,是最初毛猴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四味中药,缺一不可,同时这四种药材的选取、使用标准也特别严苛。“辛夷要选用饱满硬实的,里面是空的、碎的不能用;白芨要提前熬制才能成胶,用于粘连四肢躯干;木通需要反复蒸煮、晾晒,才能形成合适的弯曲弧度,用来制作毛猴的斗笠,把裂开、不成形的捡出去,20片里才能出一片能用的。”只有原材料上精挑细选、严格把关,做出来的毛猴才能成为真正的工艺品。

▼辛夷和已经粘上的蝉蜕头部副本

“其实把一个小型毛猴作品拼合出来很快,简单的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花费的时间就太多了,需要几个月来准备。”郭福田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存放在不同盒子、袋子里,分类明确的原材料。除了收集、整理材料,给毛猴做防腐处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有自己配的防腐药水,要浸泡三次、晾晒三次才算成了。要是赶上潮湿的天气晒不干,拖的时间就更长。”

曾经,在庙会和集市上,毛猴被粘在一根小木棍上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小孩子举着玩,木棍顶头染成红色,十分喜庆。发展至今,毛猴更多的是放在大小不同的透明罩里作为摆件,能保存的时间更长久。同时,毛猴的形象、场景、寓意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变化,成为有观赏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崔家毛猴改姓了郭

郭氏毛猴以男主人郭福田的姓氏命名,但做毛猴的手艺却是妻子崔玉兰的家传,往上数已经有五辈人历史了。“当时是清朝道光年间,我的太爷爷是在药房里工作的,所以就会这门手艺。”做毛猴的方法代代相传,到了崔玉兰的父亲崔荣之这一辈,已经是家里的第三代传人。由于早年在同仁堂工作的便利,崔荣之能接触到做毛猴的原材料。工作之余,崔荣之就在家里做毛猴,拿到街上卖些钱还能贴补家用。

▼郭福田崔玉兰郭宏涛

看见父亲做毛猴就引起了崔玉兰极大的兴趣,她打心里喜欢这个活灵活现的小玩意,也想跟着父亲一起做。但是由于当时手艺讲究“传男不传女”的规矩,父亲并不肯让女儿跟着学。“但是我那时候还算机灵,爸爸做毛猴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给他扇扇子,他看我懂事就也不轰我走,这样我就跟着看了个大概。”每当父亲做毛猴,崔玉兰就在旁边给递递工具、装装药材,三伏天要到地里找蝉蜕,崔玉兰也跟着一起去,被蚊子叮了一身的包也不抱怨。终于父亲决定把这门手艺教给女儿,让她传承下去,到10岁的时候崔玉兰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毛猴作品了。

18岁那年,崔玉兰接父亲的班正式参加工作了,在单位里她认识了大三岁的小伙子郭福田。当时的小郭在单位里是手巧的年轻人,画一手好画,做出来的小玩意也像模像样。虽然没有师承,但他自己摸索着也做毛猴。当得知崔玉兰家会这门手艺的时候,郭福田就提出去她家看看的请求。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熟悉起来,崔荣之也特别喜欢这个心灵手巧、勤学好问的小伙子,后来两人在家人的支持下走到了一起。

这段由毛猴结下的姻缘成为一段佳话,而夫妻二人之后的生活也始终没有离开毛猴。郭福田跟着岳父学会了手艺,就和妻子一起制作,把崔家的手艺传承下去。

退伍*人在困境中接了班

郭福田和崔玉兰因为做毛猴结缘,但是后来与毛猴有关的日子也并不都是光鲜的,几番转折,经历过艰难,郭氏毛猴才传承至今。

郭氏毛猴体验馆是年奥运会之前开门迎客的,在这之前夫妻二人都有正式工作,做毛猴就是业余的兴趣。除了把作品送给街坊邻居,崔玉兰也仿照父亲一样到市场上出售。“记得有一次是冬天,当时儿子才一岁多,我推着自行车抱着孩子就去地坛的市场上卖毛猴。那时候卖得便宜,但是能卖出去一个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虽然当时孩子小、工作忙,没有固定的店面和供货商,但是夫妻俩还是把不多的空余时间留给毛猴。崔玉兰希望更多人了解毛猴,喜欢她的作品,把这个小玩意推广出去。

崔玉兰办理病退之后,郭氏毛猴体验馆才正式开张,有了真正的店面。但是这个18平方米的二层小屋负担了太多的功能,可以用逼仄来形容了。小屋不仅有毛猴展览、出售的空间,制作毛猴的工作室也在这里,同时夫妻二人平时的生活都是在这间屋子里,除去二层住人,一层还设有灶台和卫生间。由于空间小,做饭的灶台离马桶只有不到一米远,屋顶高度不够,二层也不放床,两人晚上简单铺好褥子就睡觉了。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年,北京电视台《暖暖的新家》栏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