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古今研究三白草 [复制链接]

1#

一、典籍摘要

1.《本草乘雅半偈》:“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2.《本草蒙筌》:“三白草味甘、辛,气寒。有小毒。利大小便,逐脚膝气。除痞满去疟,破坚癖驱痰。疔肿仍消,积聚尤却。”

3.《新修本草》:“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4.《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5.《本草纲目拾遗》:“三白草,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6.《证类本草》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7.《千金翼方》:“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肿香港脚,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丁肿。”

8.《中国药典》:“三白草甘,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9.《中药大辞典》:“三白草苦辛,寒。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

10.《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11.《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12.《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13.《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

14.《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

15.《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伤。”

16.《中华本草》:“三白草苦;辛;寒。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主热淋;血淋;水肿;脚气;黄疸;痢疾;带下;痈肿疮毒;湿疹;蛇咬伤。”

17.《全国中草药汇编》:“三白草甘、辛、寒。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白带;外用治疔疮脓肿,皮肤湿疹,毒蛇咬伤。”

18.《本草纲目》:“根: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亦甚有验。又煎汤,洗癣疮”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甲基正壬酮。根、茎、叶均可水解鞣质。叶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萹蓄甙、金丝桃甙、芸香甙。

2.药理:1.5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萹蓄甙:对麻醉犬有利用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着。对大鼠产生显着的利尿作用,强度不如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1/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