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虫害科普丨马铃薯枯萎病的危害与防治 [复制链接]

1#

一、分布与危害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是许多国家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天气干燥时发病较重。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在河北围场县,内蒙古多伦县、阿荣旗、乌兰察布市,新疆乌昌县,江西等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据统计,马铃薯枯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0%~53%。该病除侵染马铃薯外,还可侵害番茄、球茎茴香、甜瓜和草莓等。

二、症状

马铃薯枯萎病属系统性侵染病害,可侵害叶片,主要侵害植物的维管束。在田间,自马铃薯花期开始表现明显的外部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特别是在中午强光下更为明显,而在清晨和傍晚其菱蔫症状可恢复,但严重发生后其萎蔫症状不能再恢复。

在叶片上首先出现轻微、清晰的脉状条纹,叶片下垂,下部叶片萎蔫、变黄,黄化通常表现在复叶半边,上部叶片有褪绿斑驳并萎蔫。主茎被侵染的典型症状是植株根系皮层、茎下部腐烂,主茎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纵长的条形病斑,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当湿度变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块茎感染时会引起维管束变色,出现褐色的维管束环,表面多呈现斑点和腐烂,严重影响商品性。受害植株整体表现为地上部分矮化、丛生,叶片褪绿、黄化或呈青铜色,腋芽处着生气生薯,严重时植株在成熟前死亡。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①轮作并加强栽培管理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作物等进行4年轮作。施腐熟有机肥,合理使用尿素,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降低病菌侵染力,减轻发病,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进行栽培,合理灌溉,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加强田间通风透气。垄作栽培时加厚培土,可避免田间地块内积水,给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清除病残体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销毁,减少病菌进一步扩散,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地上部分未表现症状的病株,其病菌可能已侵染块茎,使块茎带菌。田间生产时不仅要挖出地上部分表现症状的病株,同时还要检查块茎,避免将带病的块茎混入健康的种薯中。

2.生物防治

国外研究发现,木霉菌可有效控制由F.oxyporum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木霉菌与杀菌剂结合使用可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3.化学防治

生产上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42%噻菌灵悬浮剂或12.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轮换灌根2~3次,即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庄稼看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