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就有2万元的收入,再到公司打工,每月有元的工资,剩余土地种玉米,以每吨元的价格把玉米秆卖给公司,如今年人均纯收入6万元以上,是过去收入的6倍。”开远市乐白道街道办清塘子村村民王石林说。清塘子村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发展种植、养殖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此组图片来自美丽开远)
“公司在清塘子村流转近亩荒山地,以种植李子、沃柑、芒果等经济林果,养殖跑山鸡、肉牛、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石漠化治理,不仅让清塘子村生态环境好了,而且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更甜蜜,在生态产业发展富裕之路上越走越顺。”红河福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旭说。
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绿装”
红土山坡上,昆河高速公路旁,昔日的荒山荒坡披满“绿装”,在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过程中,一幅“生态致富”的绿色动人画卷壮美呈现,收到“一箭双雕”之效。
这仅仅是绿色发展更美丽,生态扶贫更幸福中的一个缩影。据开远市扶贫办主任白伟介绍,近年来,开远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作为发展最明亮的底色,把生态扶贫作为“重头戏”,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构建起高产高效高颜值的“生态+扶贫”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发展新路子。生态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和惠民成果,让生态环境永远成为开远老百姓为之骄傲的“幸福不动产”,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开远老百姓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
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绿装”
项目推动
让绿色成为扶贫底色
冬季的南山生态园内,余亩地里的48万余株湿地松、香樟等树木仍展现出春天里的绿意,翠绿挺拔在山坡上。
“我们如今从‘羊倌’变为‘护林员’,以前放羊去啃草地和树苗,破坏了生态。现在每月在园内白天栽树、铲草,平时又当护林员,拿双份工资。”阿枢寨村村民李绍荣说,干这样的工作,心里踏实,山坡一天天变绿,心里高兴。
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
南山生态园项目位于开远市乐白道街道办阿枢寨村,是开远南洞流域生态建设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年8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如今,站在山顶四处遥望,极目之处,青黛色的群山连绵不断,蜿蜒的河水静静流过。群山、河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态秀美、绿意盎然的动人画卷。
在脱贫攻坚中,开远严格按照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林业产业脱贫一批的生态扶贫措施,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了陡坡地治理项目、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乐白道阿得邑栽种的沃柑佘菊马文卫摄
“投资万元,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亩,在碑格、大庄、羊街、灵泉、乐白道5个乡镇(街道)种植湿地松、川滇桤木等生态树种和葫芦梨、橙子等经济林果;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亩,在中和营、碑格、乐白道、小龙潭4个乡镇(街道)种植李子、苹果、花椒、梨、桃树、枇杷等经济林果,兑现万元补助资金;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亩,在中和营镇和碑格乡种植苹果、李子、花椒、柑橘、油茶、杉木等树种,兑现补助资金万元;兑现50.68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保护补助资金.8万元。”开远市林草局局长陈永康说。
中和营镇5万亩洋芋种植基地灵泉街道三台铺村委会万亩梨花盛开
像李绍荣一样,开远因需设置护林员岗位,将符合条件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和防火队员。目前,全市聘用护林员人,其中,年续聘2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护林员,通过享受生态护林员补助政策,实现就地就业、步入稳定脱贫的良性轨道。
聘用生态护林员,实现就地就业,稳定脱贫
产业增收
鼓起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年开始在荒山上发展鹰嘴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余亩。鹰嘴蜜桃种植不仅让荒山绿起来,还能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主任徐远海说。
鹰嘴蜜桃种植不仅让绿差冲村荒山绿起来,还增加了农户收入
绿差冲村仅是开远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开远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作用,既织好山川秀美的“绿被子”,也鼓起百姓致富的“钱袋子”,确保生态精准扶贫工作稳得住、能增收、可致富。
全民开展义务植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顺着生态产业的路子,开远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以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林业产业培育。将以前用来种植玉米的山地用来种植梨、桃子、柑橘、苹果、花椒、杨梅等经济林果和海南黄花梨、金丝楠木等珍贵树种,从主要种植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向“农业+林业”“双轮”驱动的产业转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
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此组图片来自美丽开远)
开远还积极探索“生态+政策”“生态+产业”“生态+就业”“生态+工程”等扶贫的实践样板,打造群众脱贫致富“金饭碗”,“生态+”扶贫新模式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委托帮扶”新模式,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养殖为一体的产业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户分红”运作管理,最终实现分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合作规范化,带动贫困村民致富脱贫,圆了产业致富梦。
大黑山生态养殖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我们立足高寒山区的实际,将产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林果业种植,引进了苹果、香脆李和核桃种植,推动全乡经济绿色发展。年以来,发展核桃1万亩、苹果1万亩、香脆李亩和花椒亩,亩产值从元至元提升到了多元,促进了农户增收。”碑格乡党委书记李建荣说。
碑格乡滇杨培育基地
无独有偶。乐白道阿德邑村委会抓住石漠化治理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等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落地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雨那味村种植核桃亩、葫芦梨亩、中草药余亩;都督味村利种植核桃亩、葫芦梨亩、中草药60余亩;坡脚村种植蔬菜亩;阿得邑村种植蔬菜亩;阿枢寨种植蔬菜亩;清塘子村连片种植脆红李0亩、蔬菜亩;雨那味、阿枢寨、阿得邑、清塘子4个村民小组肉羊、奶山羊、肉牛、肉鸡养殖已成规模,新引进试种4个品种标准红薯种植基地已形成,在阿得邑村委会片区共种植沃柑0亩,芒果亩。红元素加工厂已投入使用,收购姜、蒜、南瓜、红薯等农产品,下一步将带领群众扩大红薯种植面积。
碑格乡种植的苹果喜获丰收
“树上挂着‘金果子’,地里长着‘金苗子’,家家户户鼓起‘钱袋子’,过上了幸福好日子!”挂满幸福笑容的都督味村村民陈呢能,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清歌小院四时花,美丽乡村是我家”。走进跃进、旧寨、仁者、老燕子等30余个美丽乡村,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民居拔地而起,村庄开始变“俏”了,健身、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山林、果园、菜园、苗圃、鱼塘环绕村庄周围,构成一幅迷人画卷,让村民幸福感十足。
山林、果园、菜园、苗圃、鱼塘环绕村庄周围,构成一幅迷人画卷陆忠摄
记者:黄波程丽银李立章罗宏伟
未署名图片由开远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马映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原标题:《开远市:绿色发展“双赢曲”——富与美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