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海的街头新增设和改造了不少“小而美”的街心花园,这些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而建的小型开放绿地,体量虽不大,却彰显上海城市的风貌,成为大家休闲玩乐的“后花园”。
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绿色单元,与一般公园相比,面积通常在平方米以下,会结合市民的需求增设针对性的设施配套,形成一块“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休憩游玩场所,在建筑密集、寸土寸金的上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静安区
位于新闸路昌化路路口西北角的昌新绿地面积平方米,是静安首个以“茶花”为主题打造的绿地,共计43种、余株茶花,错落分布、装扮街景。
蜿蜒铺设的石子“造出”一条小巧的旱溪,绿植红花左右装点,因昌新绿地原有水池的水体富营养化、含藻量高,造成的气味与美观问题统统被K.O.!
昌新绿地周边为住宅小区,另一面为商务楼宇,在这样一块人流聚集的地带,它的升级给大家带来不少惊喜。白领吃完午饭走一走,居民吃完晚饭散个步,阿姨爷叔有空可以在家门口的茶花园聊聊天,嗲得不得了!
永源浜街心花园位于南京西路永源路口,改造后的花园对沿南京西路步行界面适当进行了拓宽,增强绿地内外场地的联系并减少了绿地旁变电站对绿化景观的影响;梳理了绿化空间结构,加入城市家具,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憩空间;通过加入整形灌木带增加竖向变化,种植樱花以丰富绿地的绿化景观。
松江区
文翔路、龙源路西南角绿地是一个以“紫藤花廊”为特色的街心花园。整个花园由廊架贯穿,区园林中心在廊架周围种植了多株紫藤花,每逢紫藤花季,居民们就可以走进这条长廊,置身于垂挂花漾下,欣赏到浪漫的紫色花海。该绿地面积约平方米,但是其功能却很齐全,绿地内增设小广场、园路、景墙等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聊天休憩,娱乐赏景的绿色空间。
位于辰塔路仓丰路的街角的街心花园,占地近平方米,绿地中央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步行小径,两侧配套设置了休闲座椅,绿化整体以大草坪为基础,种植了红叶石楠、金丝桃、红枫、早樱、金桂、垂丝海棠等近30种植物,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四季皆有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黄浦区
黄浦区的玉兰园在改造中引种了近20种新品种木兰科植物,还对木栈道进行了维修和翻新。
滨江台地花园则借鉴了欧洲经典台地园的造园要素,春季观花、秋季赏叶,观赏草与台阶石墙的组合非常灵动。
闵行区
闵行区的地铁愉悦花园为地铁乘客打造了风景亮丽的“地铁花园”,南辅彩之园则以“色彩”为主题,种植了丰富的开花色叶乔灌木。
杨浦区
杨浦区密云路近松花江路街边的这座新建的街心花园,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和道路铺装,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还能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
花园花境选用球类灌木搭配四季草花,花叶香桃木球、银姬小蜡和枸骨簇拥成组,还有绚烂的金叶苔草和繁星花打底,使花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美景呈现。
上层的乔木选用红枫、日本晚樱等色叶树种丰富秋季景观,树下配万寿菊、巨无霸玉簪和金山绣线菊等,层次丰富、色彩多变。
上海中心城区建筑密集,绿化建设尤为重要并紧迫,街心花园的小、多、匀的布局结构和模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改善城市小气候
大都市常常伴有城市热岛问题,小型绿地通过植物营造空间,形成良好的户外小气候。这样多个小气候环境有机组合,促进城市空间生态物质流、能量流的转换,有助于局部的热岛效应缓解。
2.
维护绿地系统稳定
街心花园利用小空间见缝插绿,以小和多为主,为大都市的绿地系统“打补丁”。同时弥补了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增加人均绿地面积,与建筑空间共同形成紧密合理的城市肌理,产生生态的“锚固效应”,很好地保持了绿地系统的稳定性。
3.
提升绿地服务功能
街心花园,因其微小、便捷、无处不在,使用频率较高。部分封闭绿地、拆违空地、硬质广场或老旧绿地等项目,通过设施更新、种植调整、养护保障等手段,创造出属于周边居民的绿色休憩空间。
4.
打造独特城市景观
街心花园应作为重要的人文文化特征打造。良好的苗木筛选、精细的养护管理,特殊的植物造景,能够打造“一树成景”的植物景观特色。
街心花园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植物品种,提升本市绿化管理精细化,还为美化城市景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素材来源:上海发布
新浪上海
东方网
上海松江
杨浦绿化市容
太易
历史阅读即点即读
《》
《》
《莫纠结,垃圾分类有逻辑!》
《权威发布丨拒绝收运!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