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昆虫有:蝗虫、蟋蟀、草地螟、玉米螟、沫蝉、飞虱、菜青虫、小菜蛾、蜻蜓、豆娘。
蝗虫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种,中国有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
蟋蟀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草地螟
草地螟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网锥额蚜螟。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可取食35科,余种植物。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林木等均受其害。但它最喜取食的植物是灰菜、甜菜和大豆等。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动物,可发于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夏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
沫蝉
沫蝉的种类很多,是一种身长只有六毫米的小昆虫,有些都不到5mm大小,颜色都很朴素,生活在植物叶片上,保护色良好所以不容易发现。它常分泌一种泡沫状物,用来保护自己不至于干燥及免受天敌侵害,所以又称为吹泡虫。
飞虱
飞虱科的通称,全世界近0种。中国约种。全部植食性,很多种生活于禾本科植物,是农业的重要害虫,如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等。有一些种还传布植物病毒病,如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
菜青虫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在缺少十字花科植物时,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
小菜蛾
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蜻蜓
碧尾蜓:又名大蜻蜓、绿蜻蜓。体型大,腹部长达50mm。体色带绿,头部有大型复眼1对,额上具一条宽的黑色横带。胸部黄绿色,胸侧第1及第3上方1/3具条纹。翅2对,膜质,透明。翅膜上常有轻微的金黄色光泽,前缘及翅痣黄色。腹部绿色至褐色、黑色,并有条纹和斑点。
豆娘
豆娘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豆娘身体细长,复眼发达生于头两侧,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蜓目,与蜻蜓不同点在于豆娘歇息时翅膀伸长叠在一起,且豆娘的四个翅膀几乎一样大小,而蜻蜓的两个后翅膀稍长并且比两个前翅膀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