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菊注射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3379.html前面华姐姐解析了初唐诗人王绩的代表作《野望》,详细内容见
今天我们再来聊聊王绩的另一篇作品,名叫《秋夜喜遇王处士》:
(1)处士,是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2)芸藿(huò):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
(3)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
(4)刈(yì):割。
(5)黍(shǔ):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所谓五言绝句,就是整首诗有四句,每句5个字,并符合律诗规范的小诗。五言绝句起源于汉代的乐府小诗,成熟定型于盛唐时期。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
王绩的这首《秋夜喜遇王处士》,描写了作者在田间地头劳作后,回家的路上偶遇一位朋友的情景。
整首诗叙述非常平淡,翻译出来,就是:
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黄米归来。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是不是特别的质朴?
南朝的诗风糜丽艳华词藻堆砌,就像绣花枕头一样,看着好看,但细品却又言之无物。而王绩的诗非常朴素自然,如同一溪沁人的清流,又好像从一群穿金戴银衣着艳丽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出的一位未施粉黛穿着粗布衣服的清秀女子,让人眼前一亮。
这首诗的标题“秋夜喜遇王处士”直接写明了时间、人物和事件。点睛之笔在一个“喜”字。喜从何来呢?
第一、二句写作者在屋北的菜园锄完豆,又到东边的田里收割黍子,说明王绩干了不少农活,直到天黑了,月亮都出来了才归家。那疲劳肯定是有的,为什么会喜呢?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王绩的家庭。
王绩的哥哥王通是隋朝大儒,就是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唐朝的开国大臣魏征、房玄龄、温彦博、李靖等都是他的学生。
王绩还有个非常著名的孙侄子王勃,没错,就是写《藤王阁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个王勃。
古代,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才可能供养一个读书人。而王家出了这么多有名的学者,可以知道王家至少是中上阶级。
因此王绩隐居的生活条件优越,并不需要像农民一样靠春种秋收来养活自己。种地除草之类的农活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爱好和休闲活动。
就好比现在的城里人流行到乡村去租块地,周末跑去种种菜摘摘果那样,是一种放松缓解压力的方式。因此,作者身体是疲劳的,但精神是愉悦的。
在前篇解析王绩的《野望》里,我们知道了王绩以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为偶像,学他隐居,自然也会学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第三、四句说劳作归来的路上,圆月悬挂,萤虫飞舞,和老朋友王处士不期而遇。宁静美好的秋夜,星星点点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打破了单调和乏味,给这静谧的乡村增添了生意。在乡村呆过的人对这幅景色一定是感同身受。
这时遇到一位同是隐居乡野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彼此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心情自然是十分愉悦的。
在解析《野望》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一个隐居山野但孤独彷徨的王绩,他感叹“相顾无相识”,环顾四周,我与他们都不认识。这种孤独是因为“仕途不顺”,也是因为“无知己”,他与那些放牧人和猎人属于不同阶层,自然没有共同语言。
在古代,不像现代社会有移动通讯。网络、视频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