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孩都不愿去的荒地,专家却找到了媲美 [复制链接]

1#
年3月,陕西临潼县的几个村民偶然挖出几个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此重现人间;“兵马俑”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时也揭开了大秦王朝的神秘面纱。对历史熟悉的朋友或许知道,大秦兴于“商鞅变法”,盛于“秦始皇”,其强大并非一代君王所创;也就是说,秦帝国的强大并非仅限于秦始皇,那么问题来了,始皇帝之前的秦国又是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个问题,多路考古专家分别寻找“秦国先祖”的遗迹;就在年的宝鸡凤翔县,专家终于找到了秦王先祖中的一位——秦景公,在墓中还发现了一大堆“柏木”,其价值甚至可与“兵马俑”相媲美。说这话还要回到年,当时“兵马俑”已发现了近一年时间,“骊山陵”的准确位置也基本确定;据专家说,秦始皇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先祖遗产,因此寻找“秦国先祖”就成了当时考古界的主要目标。但遗憾的是,秦始皇之前,秦国君王盛行“秘葬”,在史料记载中几乎未出现过;这也成了寻找“秦国先祖”的最大障碍,不过据专家推测,其安葬之地应该也在陕西一带。当时寻找“秦国先祖”的考古活动规模很大,陕西各地几乎都有考古队伍;其中有一路在陕西宝鸡市一带勘察,起初一无所获,可到了凤翔县“灵山”地区,专家却发现了异常情况。这里说“异常情况”倒也合情入理,因为有村民透露,这里有块荒地,四季寸草不生,别说种庄稼,就是盖房子取土都不适用;久而久之,这块荒地就成了人迹罕至且颇为“诡异”的所在,甚至小孩子都不愿到这里玩。也是出于好奇,考古专家就跟着村民来到了那片“荒地”,这里果然“寸草不生”,就是远处有几株野草也显得无精打采;再仔细一看,难怪孩子不愿到这里玩,这块荒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陷阱”,大概数一下,居然有两百多个。专家对这些“陷阱”再熟悉不过,明显是历代“观光客”留下的掘洞;这些“掘洞”深不见底,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陷阱”,来这里玩耍自然很危险。既然有这么多的“掘洞”,难道下面有古墓?这是专家的第一反应,当然还只是停留在推测层面;这位专家没多说什么,立刻返回驻地,并马上率队来此进行更为专业的勘察。果然不出所料,这块“荒地”很不一般,其土壤内参杂着生石灰,而且土质极为坚实,明显经过人工夯压;这样的土地难以生长植物,但对于考古专家来说却是个好消息,因为“夯土”正是古代贵族陵寝的标准配置。考古发掘就此展开,但考古队员却越来越失望。理由很简单,多个“掘洞”代表着至少有多个“观光客”曾来过这里,其目的不言而喻;公正的说,这座古墓规模颇大,总面积足有平米以上,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古墓。除了庞大的面积之外,专家还找到了各类金银玉器、兵器和人殉等文物,但其数量和价值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富;从其墓志铭得知,这座古墓的主人是秦国第19代君王,秦始皇先祖之一的“秦景公”。按常理来推断,“秦景公”也是一代帝王,其墓中势必有着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就是发现“国宝级文物”也在情理之中;可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墓中少量的不完整器物着实让人感到失望,专家却仍不肯放弃。就在墓的一个角落里,专家发现了埋于地下的一块“石头”,隐约间似乎还有“字”;再等将这东西整个挖出来,竟然是一件先秦“石磬”,上面还有“天子偃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鼎”的铭文。以此推断应该是“秦景公”生前的御用之物,也可以理解成“心爱之物”。后经发掘,原来还不止这一个“石磬”,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编磬”;而且几乎每只“石磬”上都有铭文,共有多字,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铭文最多的珍贵文物。说到这儿或许有朋友要问了:规模如此宏伟的“帝王墓”,难道专家只找到了这一种文物?这里强调一下,发现的这套“编磬”虽然珍贵,但还算不上本次考古的“最大发现”;要说“秦公大墓”中的最大发现,那还得说是“黄肠题凑”,用专家的话说:这不仅是我国发现的周、秦时代规格最高、体积最大的文物,它的价值甚至可以和“兵马俑”相媲美。或许有朋友对“黄肠题凑”不是很了解,这里仅简单介绍一下;所谓“黄肠题凑”是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凑”是一种古代葬式,始于上古,多见周、汉两代;“黄肠”指的是建筑材料,《汉书》有云“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由于太过复杂,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以黄心柏木垒砌成的‘椁’”;当然,作为帝王陵墓中等级最高的椁室,这么解释肯定是“简单”了,不过为了好理解,这里暂以此为准。说到这儿或许有朋友不理解了,不过是“帝王墓”中的一堆木头而已,价值怎么可能和“兵马俑”相提并论?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它的规模,这一“黄肠题凑”长14.4米、宽高各5.6米,其作用为安放秦公遗体;四壁和椁底皆为双层柏木枋,椁盖三层,中部有一层枋木垒砌的隔墙,将主椁分为前后两室,这种布局就是著名的“前朝后寝”。再说用料,均由柏木“材心”做成,每根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有21厘米长的榫头,全重逾公斤,长度分为5.6米和7.3米两种;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黄心柏木”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般木材,这种木材能长至“黄心”,其珍贵程度可与“金丝楠木”相提并论,又加如此严谨的规格,足以反映出“秦公”生前的尊崇地位。最为神奇的是,椁木原有结节均被挖出,以铅、锡和白铁合金浇注封护,在金属浇注的过程中既没有烧坏木质,又浇注得很平整;暂且不说其他的,仅是“热金属灌注”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就是放在现代科技下,这项技术也堪称是“超前科技”。还不止这些,两千多年的匠人在椁室周围和上方又添木炭,外围再添青膏泥,这一保护层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保护措施,这一“黄肠题凑”虽然在地下埋藏了0多年,可至今木质依然完好;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许知道,以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就是金银、青铜器等相对坚硬,耐腐蚀的金属,在地下数千年也会出现腐蚀损伤,那就别说“木头”了,因此专家才连连称赞“奇迹”,其价值更不能以金钱数字来衡量。公正的说,专家将这具“黄肠题凑”搬入博物馆,无论温度和湿度等,所处环境还不如埋于地下;虽说价值可与“兵马俑”相媲美,但如何妥善保护却成了专家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