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年,浙江出土1500斤金丝楠木棺 [复制链接]

1#

一口世所罕见的金丝楠木棺材,让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也因此揭开了流传近千年的一段传说。

故事的主角,出生于历史上有名的“一门三宰相”的史氏家族。

他是南宋时期的权臣,有人崇拜他,因为他在朝堂上颇有建树,有人讨厌他,贬低他,因为他独断专权。

关于他的谜团,数百年来一直没有答案,直到年,在浙江宁波,他的墓穴被人们发现,这个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治家的形象,才再一次鲜活起来。

01簪缨世家

我们将历史往前数年,这一年,康王赵构建立了南宋,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强敌环伺,艰难立足,即便是赵构,也无法从靖康之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南宋偏安一隅,北方国土大都落入了金、西夏的手中,秦岭淮水以南,这个享国年的王朝,在创造了历史上的经济发达盛世。

年,南宋有名的史氏家族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族中大人为他取名史嵩之,当时他的叔父史弥远是当朝宰相。

史嵩之出身世家大族,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也想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南宋朝廷重拾旧山河,中了进士之后,史嵩之有了入朝做官的机会。

史氏家族占据朝堂的半壁江山,“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可见史氏的实力。

当时史嵩之的叔叔问史嵩之,他想做什么官。

他对叔叔史弥远说,他要去襄阳城,守国门。

史弥远对侄子的这个决定非常震惊,但又无比欣慰,他们史家儿郎,向来都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来到襄阳之后,史嵩之担任了襄阳户曹,官不大,但史嵩之却得到了历练的机会。

襄阳寄托了史嵩之一生的情感,他的脚步,遍布整个襄阳城,为此,他才能将整个襄阳城的地理位置和戍防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

蔡州一战,史嵩之成了朝堂新贵,靖康之耻终于在这里讨回了一点颜面。

多年以后,史嵩之官拜丞相,他曾写诗说“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史嵩之一生敢作敢为,功勋卓著,但同时也背负了不少骂名。

在朝为官,光有*绩是不够的,因为当时南宋朝局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为此史嵩之这个人,在后世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

当时南宋的朝堂上有着“满朝文武,半出史门”的说法,这也证明史氏家族在南宋朝局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史嵩之成了别人眼中独断专权的存在。

在浙江宁波,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一个传说,在民间传说里,史嵩之虽然深受皇帝器重,又是个贤臣,但奈何树敌太多。

在他死后,他的*敌派人割去了他的头颅,只留下一具无头尸身,史家人痛哭流涕,连忙派人寻找他的头颅。

但眼看到了下葬的日子,头颅还是没有找回,无奈之下,史家只能命人打造了一顶*金头颅,和他的身体一起下葬了。

这个传说一直不知真假,野史上也是这么记载的,后来因为史嵩之的墓穴一直没有被发现,所以人们一直认为,这个传说,十有八九是真的。

一直以来,史嵩之的“*金头”吸引着好奇的人们,也吸引了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们。

但他的墓穴葬于何处,无人知晓,想要揭开这个谜团,考古界也一直觉得遥遥无期。

02谜底揭晓

但在年,一起盗墓事故,竟然阴差阳错的,解开了这个谜团。

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五联村中,村民外出劳作时,发现了田地里,出现了一个很深的盗洞。

这个山头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很多人都会将墓穴选在这里,但这座山头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史嵩之的丞相墓。

传说当年史嵩之的埋骨地,就在这个山头某一个位置,所以这里出现盗洞并没有什么奇怪,但这次的盗洞范围很广,而且还有塌陷的痕迹,显然里面是有东西的。

村民们觉得事情不简单,于是便向警察报案。

警察接到报案之后,便向相关部门报备,很快,警察带着考古学家一起来到了现场。

在专家进行勘测之后,证实这里的确是个墓穴,但是里面究竟是不是史嵩之的墓穴,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7月28日,在浙江省文物局的批准下,当地的文物处,文物监察局,文物安全处都派出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进行发掘工作。

在5个月的准备工作之后,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发掘位置,并且顺利的发现了一些东西。

考古人员在此地发现了两具棺木,但他们惊奇的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史嵩之的丞相墓,而是清代的两具平平无奇的棺木。

这两具棺木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就连陪葬品都没有,应该是当时的平民墓穴。

忙活了几个月,考古学家对这个结果,显然非常失望。

但他们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于是便扩大了发掘范围,想在其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陆续发掘了两座清代墓穴之后,考古学家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在陆续往下挖掘时,考古人员突然发现,在清代墓穴的下层,埋着一块巨大的石板,这让考古人员感到十分兴奋。

他们在清理表层的泥土之后,发现这块巨大的石板长3.8米,宽1.9米,总重要重达8吨。

在这个平平无奇的清代墓穴底下,竟然有这样的东西,显然这下层还有墓穴。

考古人员都认为,这底下,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苦苦找寻的丞相墓。

果不其然,他们向下发掘,发现了两座宋代的墓穴,两座墓穴相距两米,整齐的对称。在两个墓穴的中间,还有一块长方形的石碑,正是古代人的墓志。

墓志上清楚地刻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还有名字,竟然真的是史嵩之的墓穴。

当年史嵩之的后人选择将他葬在里面,由于埋的很深,所以上面的两座清代墓穴在墓葬时,都没有发现下方的墓穴。

遗憾的是,史嵩之的墓穴虽然很隐蔽,但仍旧有大部分的陪葬品,被盗墓贼盗走,墓穴的一角有明显的盗洞,但好在墓穴整体保存完整,留下的珍贵资料和珍贵文物也都很有价值。

在史书上,史嵩之死于年,但在他的墓志上,记载的却是年,比史书上迟了整整一年,具体是什么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在史嵩之墓穴的左侧,是他的夫人赵氏的墓穴,在赵氏的墓穴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枚“和合二仙”玉佩,这象征着夫妻和谐,有着来世再缔结鸳盟的含义。

赵氏的陪葬品被悉数盗走,只剩下一支金钗,一支鎏金铜环,以及一些少量的丝织品。

这次考古的重头戏,还是在史嵩之的身上,虽然两人的墓穴相邻,且规模一样,但显然,史嵩之的棺材要比赵氏的豪华多了。

考古人员发现,史嵩之的棺材,历经多年而不腐,保存的十分完整,棺木通体赭红,长2.37米,宽0.7米,高0.92米。

棺木不仅不腐,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考古人家对于他的棺木十分的感兴趣,因此还特意研究了棺木的木质。

研究之后,考古学家发现,史嵩之的棺木竟然是用金丝楠木打造的,就是那个号称“十两*金换一两木材”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之所以称为金丝楠木,是因为它的质地非常像金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比金子还要耀眼,而且金丝楠木很是难得,号称水不能浸,蚁不能穴。

在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该木材,作为丞相,史嵩之完全有资格用这个棺木。

而且该木材因为太过珍贵,所以它的价格往往都是天价,史嵩之的棺木重达斤,如果换成钱,至少也得几个亿。

对于专家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还不是这具金丝楠木的棺木,而是史嵩之的“*金头”。

如今,这个谜团已经将被揭晓。

专家小心翼翼的打开棺盖,露出了里面史嵩之的尸身,考古学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拥有“*金头”的南宋名丞相。

只见史嵩之的尸身保存完整,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是个无头尸身,可见,民间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是假的。

虽然史嵩之没有“*金头”,但在他的头顶,却有一个金色的物体,形似一顶金冠,这应该就是百姓口中的“*金头”。

考古学家多次尝试想要揭开“*金头”的谜团,都未能如愿,这个物体,也成了重点研究对象。

几年之内,考古学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对这个金色物体有了确切的定论。

该金冠重约克,上面还镶嵌着很多昂贵的宝石珍珠,关于他的来历,至今没有定论,不知道是史嵩之私自打造,还是天家所赐,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死后,他的后人感念他的功绩,为他打造了这顶*金冠。

这个物体没有传说中的大,有可能是当年史嵩之佩戴*金头饰下葬的消息不胫而走,传来传去就成了“*金头”。

03一国名相

通过这顶金冠,可以看出史嵩之当时的社会地位。

史嵩之的出身,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虽然屡遭诽谤,但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在史嵩之成为丞相之前,他的叔叔在朝堂上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把持朝*26年,这让朝中大臣对于史氏家族,有着天然的抗拒感。

史书记载,宋高宗赵构在建立南宋之后,开始在行宫花天酒地,不理朝*。

正所谓“金戈铁马破空来,欢声笑语犹不觉”,南宋原本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中,所以最开始才有了秦桧之祸,岳飞之死。

在南宋朝堂,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时时刻刻命悬一线。宋朝重文轻武,这让天下读书人有了很多读书的机会。

和天下学子相比,史嵩之的起点很高,家族带给他的荣耀,可以让他少受很多官场潜规则,但史嵩之却拒绝了叔叔。

他明明可以留在京都,但他选择前往襄阳城,在这座历史古城中,史嵩之挥洒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他在襄阳大力实施屯田,为襄阳城囤积足够多的粮草和兵力,以备不时之需。至少在敌人兵临城下之时,襄阳城不会破。

他驻守襄阳有功,被朝廷升为刑部侍郎。同年,蒙古国突然来防,想和南宋合作,歼灭金国。蒙古希望南宋能够提供粮草,事成之后则把河南地区还给南宋。

对于蒙古国的请求,史嵩之其实是犹豫的,因为他觉得蒙古国一向狡诈,在事成之后,很有可能不会兑现承诺,但迫于局势,最后南宋还是答应了这次联盟,和蒙古国共同作战,史嵩之被推为参知*事,是大宋全线的最高统帅。

之后史嵩之受到了宋理宗的重用,这也为他以后登上宰相之位奠定了基础。

灭金之战后,果然如史嵩之所料,蒙古国毁约,不打算归还河南。

这也引发了蒙古和南宋多年的战争,在和蒙古之战中,史嵩之屡立奇功,最后终于在年,被封为宰相。

他是史氏家族的第三位宰相,给家族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朝臣的忌惮。官拜宰相之后,史嵩之首先排除了异己,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他独断专权。

几年之后,史嵩之的父亲去世,而按照古法礼制,史嵩之需要回家丁忧,三年期满才可以官复原职,但史嵩之却选择了留在朝堂。

他的决定让朝堂一片哗然,最终皇帝顶不住压力,只能撤了他的官职。

史嵩之离开官场13年后,郁郁而终,他死后的第22年,南宋灭亡,一个来自草原的*权取代了中原王朝。

尽管对于史嵩之,史书上也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文,能够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武能统筹全局,坐镇全线。

史嵩之墓穴的发现,让人们更加能够了解这位南宋宰相,也填补了很多历史空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