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提要印江土家族西坡,全县平均海拔米,高于四邻6个县的平均海拔。米以上山峰有25座。县境最大高差达到米。山地多,平地少,热量垂直差异明显。东部有“武陵第一峰”梵净山雄踞,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NAB)保护区网成员。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共桐、钟萼木等为重点保护对象。是地球上同纬度亚热带难得的一块宝地。印江拥有梵净山西北坡中药材宝库。为贵州地道药材吴萸的重点生产县之一,是林业部指定的五倍子生产基地县。饮料酒、茶叶、水果、肉类、油菜籽等项年产量分别居全省第11~20位。森林覆盖率从年的26.6%上升到年的33.7%。佛教圣地梵净山的护国寺大雄宝殿经过重建,于年落成。印江是清代书法家严寅亮的故乡,有“书法之乡”的美誉。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于年12月13日,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武陵山区,乌江流域;东经’~49,北纬’~28°21,东距铜仁千米;西距遵义红花岗区千米;西南距贵阳千米。为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山区。境内县城东北至天堂30千米;东至朗溪11千米;至木*47千米;南至缠溪28千米;至洋溪79千米。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县界轮廓呈南北向狭长延伸,北部较宽,南部较窄。辖9个镇:峨岭、板溪、沙子坡、天堂、木*、合水、朗溪、缠溪、洋溪;8个乡:新寨、中坝、杉树、新业、刀坝、罗场、永义、杨柳。县人民*府驻峨岭镇。人口40.75万人。有汉、土家、苗、侗.回、藏、羌、布依、满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67%。人口自然增长率12.5co,计划生育率89.5%%。适龄儿童人学率99.31%。
地处武陵山脉西坡。最高点梵净山,海拔米;最低处西部印江河离境处两河口海拔78米,是省内相对高差较大的县。山脉河流呈北东一南西向延伸,海拔米以上山峰有6座;米以上山峰合计25座。全县平均海拔米,高于四邻石阡、德江.沿河、江口、松桃、思南等6个县。地形平均坡度17.27。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76.02%、21.32%、2.66%。山地面积比例居全省第10位。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占全县面积的51.74%。侵蚀剩蚀低山沟谷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堆积平坝分布于印江河等河流沿岩;侵蚀溶蚀低中山峡谷分布于东南部及西北部;岩溶低山沟谷分布于北部;岩溶中山峡谷分布于印江河上游沿河两岸。岩溶丘峰凹地、溶丘洼地、侵蚀淤积阶地等散布各地。东部
(张家坝、新业、建)等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以侵蚀高中山中山深谷地貌为主。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雷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热量垂直差异明显;雨热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5~17.5℃,年≥10℃积温~℃。海拨每升高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2℃。≥10℃以上温平均减少℃。植物生长期全年要减少6.3天。年降水量~毫米,由东南向西北渐减。县城全年日降水量在0.1毫米以上的雨日有56.1天。年日照时数~小时;年太阳辐射量.7~.7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湿度78%。干旱、倒春寒、秋季低温、冰雹等灾害频繁。
河流属乌江水系,河网密度较高,为0.千米/平方千米,居全省第22位。年单位产水量64.2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地表径流总量为12.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12亿立方米。有涌水量1升/秒以上的泉井处。变质岩及火成岩地带基岩裂隙水,泉涌水量一般为5升/秒;碳酸盐岩地带岩溶水,泉涌水水量一般在10升/秒以上;碎屑岩地带出露孔隙裂隙水一般低于1升/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0.13万千瓦,可开发量5.88万千瓦。在峨岭、天堂等地有温泉5处,其中凯望温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建有水库
42个,库容量万立方米。
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或落叶阔叶林。自然植被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山地灌丛、禾本科蕨类草场等5类。有高等植物科,属种。森林树种70科种。野生动物种。梵净山有“武陵第一峰”之称,西距县城90千米。以老金顶为中心,南有江口县凤凰山、印江新金顶,北有烂茶坪,西有棉絮岭、锯齿山,东有牛风包、白云寺等。为历代佛教朝拜圣地。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跨印江.江口、松桃等三县地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NAB)保护区网成员。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难得的宝地。主要森林树种基本上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有生物种类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琪桐、钟萼木、梵净冷杉、连香树、鹅掌楸、穗花杉、厚朴、楠木、水青树,以及珍稀的香果树、白梓树、长苞铁杉、粗榧。在新建淘金河上游有13公顷以上的琪桐分布。在白云寺至锯齿山等地阴山陡坡。